蹄疾步稳 社保制度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就综述
发布日期:2022-05-24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3亿人、2.3亿人、2.8亿人,较2012年年底分别增加2.42亿、0.78亿、0.9亿人。

不止于应保尽保,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步伐。漫漫十年路,我国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制度统一性和规范性不断增强,持续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改十年社保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十年磨一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社保制度不断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十年。

十年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扭转偏重外延式“量”的扩张倾向,更重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质量。

十年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从自下而上、试验状态进入自上而下、稳定定型的新发展阶段,社会保障项目日趋完备,统筹城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社保制度更加系统。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打通职工和居民两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通道;待遇逐步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质量;《企业年金办法》颁布实施,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促进养老保险二三支柱建设。

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维护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权益。整体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遵循大数法则,社保的统筹层次提高。在健全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实现省级统筹基础上,今年1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启动实施,将有效解决地区间基金结构性矛盾,防范基金运行风险,推动养老保险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步伐铿锵,帮助企业有效地抵御生产风险,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进快递业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调整社保费率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国家先后降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减轻企业缴费压力。“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持续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积极发挥社会保险稳岗促就业的功能,实施稳健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更加流畅。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维护流动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权益。

——“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制度保障更加有力。援企稳岗、保障生活的功能进一步强化,降费率持续纾困、保生活兜扩并举、稳岗位加速加力、提技能赋能增效,保障方式从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拓展,保障对象从失业人员向参保企业和在职职工拓展,保障手段从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拓展。

——社保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和企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稳步推进。

2016年11月17日,在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32届全球大会上,中国政府被授予“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国家。会场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成就的致敬。

十年,我国基本完成人类社保史上最卓越的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堪称人类社会保障史上空前的改革实践。

中国特色坚持人民至上

抚今追昔,时间倒回十年前,社会保障领域推进制度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啃最难啃的骨头……

经过几十年不断推进社保制度体系建设,到2013年前后,我国社保制度覆盖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人群的制度全覆盖,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社会保险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各项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经办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改善。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不容忽视的是,彼时制度存在群体间、区域间的差异与障碍。社保制度只剩下最难啃的骨头,这些硬骨头均属于系统性、集成性问题,区域间利益平衡问题未有效破冰。

改革越向纵深挺进,推进难度越大,犹如潜艇进入深海。社会保障领域推进制度改革可谓困难重重、如履薄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问题有待破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设、管理分割,多数地区居民医保处于城乡分割状态;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从制度上得到根本解决;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部分险种统筹层次不高,难以实现制度公平可持续;社会保险基金难以保值增值,缺乏投资运营机制,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十大方面明确我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发展要求,吹响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的号角。

改革创新是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的必然要求,《决定》犹如嘹亮的冲锋号,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攻坚战拉开帷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顶层设计,对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作出更全面、更深刻、更系统、更明确的阐述和要求。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金维刚认为,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以及制定的关于社会保障发展的正确方针是指引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改革过程中,我国注重学习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有益经验,但绝非照抄照搬、简单复制;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13年至今,我国坚持制度引领,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等目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保制度改革向着更成熟、更完善的目标迈进。

高满意度人民给出的分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关注度和满意度持续走高。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改革成果。

——机关事业与企业不再分家。孙庆是山东省临朐县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起,他和企业职工一样开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国家终结‘双轨制’,退休人员之间攀比少了,社会更加公平,关系更和谐。”临朐县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主任刘伟明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并轨,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有质的提升,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攻坚的重大进展。

——社保待遇连年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城乡居民收入年年有“进步”。浙江省东阳市广丰村村民徐文州每月能领取311元养老金。东阳市人社局局长黄正明介绍,东阳市先后9次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最初60元提高到当前260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扩大保障范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疫情之下的温情。

——援企业稳岗位,留住青山稳经济。疫情发生以来,针对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稳定就业岗位等诸多压力,人社部门实施一系列社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措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延续降低费率,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去年9月,东风汽车集团神龙公司收到2020年度368万元稳岗返还资金。“这笔资金大大缓解了神龙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困难局面,对于提振企业信心,助力公司经营走上正轨发挥了积极作用。”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人事共享服务中心薪酬福利中心高级经理谭卫华说。目前,神龙公司连续实现16个月产销正增长,逐渐走出困境,恢复社会招聘,并广泛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彰显制度优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发挥强大的保障与促进功能,为有序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撑,有必要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鲁全认为。

——社保制度托底脱贫攻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五个一批”工程的重大部署中,“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的重要举措。人社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2017年8月1日,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意见》,社会保险扶贫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各地人社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把社会保险扶贫作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的重要内容,切实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和医疗费用负担、适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在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等社会保险政策实施环节对贫困人员适度优先。

十年之功,硕果累累。新时代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依然任重道远。改革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游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