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价体系 提高工资待遇
——人社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问政职业能力建设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2017-06-08                               打印本页

5月22日上午,在人社部办公厅的组织下,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邀请3位全国人大代表,到职业能力建设司问政职业能力建设工作。

座谈会一开始,全国人大代表就直奔主题。

全国人大代表吕薇说,取消部分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并不是否定职业资格制度。人社部门要通过简政放权,建立健全职业资格体系。

“减少职业资格后的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正在讨论中,人社部也正在改革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评价方式。”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改革后将实现多元化评价,第一个评价主体是企业自主评价,第二个评价主体是社会化评价和鉴定,第三个评价主体是职业院校资格认证。对职业资格目录清单以外的职业(工种)将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主要采取企业自主评价方式。”

张立新表示,受工人身份等因素影响,我国技术工人的职业发展面临“天花板”。要打破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和职称学历之间的瓶颈,努力为技能人才构筑职业发展“立交桥”,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

吕薇建议,应将严格有效的职业资格认证作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工匠精神、调动技能人才积极性的一项重要制度,纳入国家人才管理体系。认证标准要防止重学历、轻实践,特别是对通过师承途径成长起来的稀缺技能人才,评价重点应放在技能水平上。

全国人大代表曹晶来自国有企业生产一线。他收集了一份1963年第一机械部直属企业技术工人工资发放标准,发现八级工的工资比厂领导还高。曹晶建议,政府部门要对高技能人才实施国家津贴,或者出台技能津贴指导意见,督促各级人社部门和企业共同落实,真正提高技能要素在工资总额中的占比。

“打造大国工匠,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待遇是关键。”张立新在回复曹晶的建议时说,“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将收入向一线技能劳动者倾斜,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撑和依据。同时,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落实对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待遇。”

来自民营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钦峰建议,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范围,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也能参与进来。张立新表示,人社部正在全面推进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争取尽快在全国推开。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次面对面交流,让政府部门和人大代表增加了相互沟通,促进了相互理解。同时,也有利于今后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张立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