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次开拓视野的远行
——人社部组团观摩学习俄罗斯、马来西亚(东盟)、日本、瑞典技能竞赛
发布日期:2017-03-03                               打印本页

  让选手获得更多的参赛经验,让专家掌握更多的前沿技术,过去的一年里,人社部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拟参赛项目的专家、教练、技术翻译和选手参加了俄罗斯全国技能大赛决赛,同时,还观摩了马来西亚东盟技能大赛、日本技能五轮全国大赛、瑞典2016欧洲技能大赛。

  “这是一次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远行,也是一次交流经验、切磋技艺的良机。”这是很多专家和教练的共识。

 

  亮点一:采用集中开放办赛模式

 

  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是中国交流团出发前就给队员们布置下去的一道必答题。

  “4项赛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模式组织赛事。这些国家均采用集中开放办赛模式,4项赛事均为同一时期完成所有项目比赛。同时,4项赛事均向社会以及媒体开放,并有大量企业职工、在校学生参观体验。”赴日交流团团长付跃钦介绍道。

  在赛事项目设置上,各国均安排有相当数量的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俄罗斯在全国选拔赛中有45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东盟技能大赛设有25个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日本技能五轮全国大赛设有41个正式比赛项目,其中30个比赛项目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完全相同。

  彩旗、标语、宣传画,挂满俄罗斯赛场内外;学生作品、学校推介,遍布东盟技能赛场……给中国交流团成员一个突出的印象是,这4项赛事都注重宣传推介,积极扩大比赛社会影响力。其中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安排技能体验活动,组织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组织中小学生到现场参观,亲自体验技能的乐趣。

 

  亮点二:项目设置、大赛模式各具特色

 

  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后,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交流团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

  在项目设置上,俄罗斯、日本赛事为全国选拔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开展国内技能人才选拔。因此,在项目设置上,除了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外,他们还有部分国内特色项目。

  在赛场,队员们发现,日本设置了和服裁剪、日本料理;东盟和欧洲在竞赛项目、比赛规则、评判标准等方面,都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模式进行设置;欧洲技能大赛还与时俱进,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新增的3D数字游戏设计和货运代理设置为展示项目。

  俄罗斯选手的选拔机制和场地设置给中国交流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莫斯科赛场,俄罗斯将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分为正式选手和后备选手,采用层层选拔方式进行比赛。正式选手通过多轮竞赛选拔,各项目取得前3名的选手进入国家集训队。专家团队根据选手的表现来决定最终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人选。

  “日本按照年龄层次分类竞赛。比赛分为3类,对象和定位各有不同。一是技能竞技大赛,面向高级技能水平选手,年龄从20岁-70岁不等;二是技能五轮全国大赛,面向中高级技能水平选手,年龄为23岁以下青年选手;三是青年者制造竞技大会,面向20岁以下初级水平选手,年龄为20岁以下学生。”中国交流团团员罗文说。

  东盟技能大赛在举办方式和活动设置上极具特色。在东盟成员国之间,每两年举办一次技能竞赛,通过投票轮流主办。在东盟技能大赛期间,同时举办了2016年度东盟职业教育和培训大会。大会在人力资本开发战略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实现了网络信息和研究成果分享。

 

  亮点三:给申办世赛提供借鉴

 

  4项赛事办赛的经验模式,为我国探索完善集中举办大型比赛的工作思路,申办第46届技能大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

  “通过参与俄罗斯的全国选拔赛以及欧洲技能大赛等区域赛事活动,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探索更大规模集中办赛的方式、方法。”中国交流团成员许日华表示。

  交流期间,各地人社部门的代表通过观摩比赛,也了解和学习国外组织办赛的经验和做法。承办赛事国家的赛事体制和机制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设,重视规范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积极参与的良性机制,这些国家强化对竞赛组织的经费保障,对竞赛实施方、优胜选手、参赛团队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和鼓励,鼓励行业,企业进行资金、设备的赞助支持,完善人员配置,做好竞赛工作人员队伍的组建工作……这些举措对我国举办赛事和参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据了解,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提前4个月对参赛国所有注册的翻译人员随机分配,打乱原翻译项目,将翻译人员安排到新的项目。这一做法对大赛工作人员在跨文化工作环境下的沟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交流有助于打造一支有效开展工作的世界技能大赛专业人才队伍。”中国交流团相关负责人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