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希望之种
——2018年新疆西藏特培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19-01-31                               打印本页

人间无水不朝东,伊犁河水向西流。对哈萨克族姑娘哈尼帕·哈再斯而言,伊犁河是个特别的存在,特别的不是那一河西流的春水,而是依河而生的大片“蒲草”。

哈尼帕是一名农业科研人员,平日打交道最多的是胡麻。一个特别的机缘,她从新疆伊犁启程,奔向湖南长沙,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建在此处。在这里,她与“蒲草”结下不解之缘。

2018年,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历经26个寒暑,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也进入第9个年头(两者简称“特培工作”)。这一年,6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东去或西返,汲取内地养分,滋养着边疆大地。入选特培学员,就是哈尼帕特别的机缘。这一年,近70名专家进疆入藏,带去技术甘霖,温润着民族情感。

夏末,哈尼帕学满返疆时,西藏教师索朗秋吉从那曲启程,奔赴上海,她将在这里度过一年进修时光。

 

边疆育才的特别安排

 

天山、雪原、骏马,珠峰、湖泊、羚羊……辽阔的边疆大地,占尽人间美景,汇聚无数资源。与之相伴而生的,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

边疆发展稳定,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内心深沉的牵挂——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要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诞生之日起,特培工作就担当大任——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采取选派学员赴内地培养、组织专家服务团送技到边疆等方式,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两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北京,清晨。

皮肤科医生居来提·阿不都瓦衣,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出发,赶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直线距离六七公里,两趟公交车加自行车,居来提要走上一个小时。

4个月以来,居来提跟着导师出门诊,上手术台,每天摄入大量新鲜元素。“以前遇到黑色素瘤患者,我只能建议不晒太阳,现在可以从预防到护理,提供整套治疗方案。”

“学员自主申报培养单位,人社部等部门协调落实。”在西藏自治区人社厅相关负责人看来,特培工作针对性很强,涉及教育、卫生、农业,以及两地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缓解了基层人才燃眉之急。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在第一志愿优先基础上,为学员全部安排了培养单位。还根据两地人社厅提出的专家服务需求,组织开展专家服务团活动。

 

特殊培养学得好

 

2018年初夏,10个黄蘑菇样品从拉萨出发,在零下40 ℃温控下,一路辗转,进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这里,它们的栽培密码有可能破译。

“黄蘑菇是一种野生食用菌。在可知食用菌种还很有限的年代,黄蘑菇就已进入百姓餐桌。直到现在,它还是祖辈、父辈的最爱。目前,一斤能卖到八九十块钱。”在普布多吉看来,黄蘑菇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饮食记忆,还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京城一载,普布多吉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享受优质科研资源,这是黄蘑菇能够成行的关键。现在,普布多吉已返藏,但黄蘑菇的研究还在继续。

像普布多吉一样,特培学员们依靠各方支持,在各自领域阔步前行。

过去一年共有320名专业技术人才完成在内地的学习,或返岗,或继续深造;320名专业技术人才接过接力棒,从边疆来到内地,开启一年的求知之旅。

“今年,特培学员都在我校优势学科进修,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导担任导师,能在科研工作方面,给予学员很大帮助。”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制定计划,明确培养目标;配强导师,一对一带教;开放资源,搭好科研平台;加强考核,保证培养质量……培养单位积极与派出单位对接,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派出单位跟踪管理,及时掌握学员动态,学习期满严格考核。

“导师会根据学员需求提供资源,比如介绍学院专家开展交流、安排到特殊学校学习、介绍相关讲座。总之,让我们在短时间内享受最好的资源!非常非常好!”索朗秋吉是西藏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副校长,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她是重返母校,“很多领域内顶尖专家就在这里”。

在人社部专家中心,挂着一面“心系特培学员、传递党的关爱”锦旗,送出者是2018年在交通运输部干部管理学院参加特培的全体新疆学员。一年来,人社部分别在北京、广州、武汉举办了特培学员慰问活动,并通过座谈会、走访等方式,为学员分忧解难。同时,举办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高级研修班,为特培工作管理服务人员开阔视野

 

进疆入藏送技忙

 

2018年7月,山高路远的马尔洋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跨越千山万水,从祖国不同地方赶来,只为尽一己之力,为当地的塔吉克族群众,送去优质的医疗服务。他们是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因为一个共同的名字——特培专家服务团,走到了一起。

循着古丝路的印迹,来到帕米尔高原。10名医疗专家,100余名当地基层医务工作者,在祖国西陲的新疆喀什,开始了一场短暂而温馨的“约会”。专题讲座、教学示范、疑难病例会诊……专家们面对面传授技术,深入乡镇卫生院服务基层群众,并组织了这次马尔洋乡之行。

如果说,选派特培学员是走出去培养,那么专家服务团就是请进来培训。2018年,人社部共牵头组织医疗卫生、农业畜牧等领域近70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分赴新疆、西藏,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约3000人。

在和田及库车县,组织“农业科技下乡”专家服务团活动,邀请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领域高级专家15人,将新理念、新技术送到基层农技人员手中在塔城地区开展“牛羊高效健康养殖”专家服务团活动,16畜牧行业知名专家,采取专题讲座、现场交流、场站技术服务等方式,培训全疆畜牧行业学员100余人。

在西藏,先后开展了以“西藏水生态资源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1场次以“科技助推振兴乡村”为主题的全区学术报告1场次以“农牧科技发展”“农牧科技人才培养”“高原农作物栽培技术”为专题的地区性基层学术讲座4场次活动覆盖拉萨、日喀则、林芝三个主要农牧经济区

 

广袤大地写芳华

 

相见多年不相识,如今相知在异乡。在麻类研究所见到罗布麻的第一眼,哈尼帕感慨万千:伊犁河畔的“蒲草”竟然就是罗布麻!2018年夏,导师朱爱国到伊犁州,对哈尼帕进行回访,萌生了在这里建立罗布麻研究基地的想法……

“边疆和内地在很多方面可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特培工作最初目的,是为边疆育才,维护团结稳定。现在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设计初衷。”人社部专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西藏与内地优势结合,共同用好科研成果,开发新产品和市场,是未来合作的方向。”普布多吉所在单位,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

——“如果我们医院新增皮肤外科,很多患者就不用转诊了。”居来提的想法,与单位领导不谋而合。

——“这是我们第一次迎来国家和自治区级的医疗团队”,在马尔洋乡党委书记高永刚看来,专家服务团不仅送来医药,还带来了首都北京的温暖。

一批批学员东去西归,一名名专家进疆入藏,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连绵的雪山,阳光灿烂;玉麦儿女心向党,总书记的回信三冬暖。”2018年西藏自治区新年音乐会上,特培学员刘一澜作词的《玉麦儿女心向党》荡气回肠,温暖了雪域高原。

2018年,新疆选派内地的特培学员涉及10个民族西藏特培学员涉及6个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团结”。特培工作中的所有人员,都在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总书记的嘱托。

这是追梦者的时代,他们是一群追梦人!带着梦想来去,在祖国大好河山,刻下奋斗的足迹,书写新时代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