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1月05日 加入收藏网站无障碍
  • 索  引  号|
    717823004/2020-00057
  • 分       类|
    建议提案办理;建议答复;其他公文
  • 发布单位|
    就业促进司
  • 发文日期|
    2020年10月30日
  • 标       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542号建议的答复
  • 发文字号|
    人社建字〔2020〕214号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542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30日 字体:[ ]

人社建字〔2020〕214号

 

您提出的关于用创新化和智能化思维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就业”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如您所述,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大压力。如何创新思维、综合施策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释放人才红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务院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各有关部门,加力政策支持、服务保障、环境营造,启动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等系列举措,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关于出台政策组合拳稳定国内供应链,为中小企业营造更加公平的营商环境,采取激励扶持措施“补血”中小企业

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今年以来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助企纾困、稳定就业,为稳住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加快推进复工达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开展产业链固链行动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通知》(工信厅政法函〔2020〕54号),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以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梳理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未复工达产的核心配套企业名单,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实施培育制造业领航企业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出台《支持复工复产十条》(国市监综〔2020〕30号),简化程序、优化服务、降本减负,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实际问题;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27省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应对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举措,从财政、金融、创新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制定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完善财税支持、优化服务体系等制度设计;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出台1.5万亿元支小支农再贷款再贴现额度,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利优惠的融资支持。

三是降费减负稳企稳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出台《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11号),提出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单位缴费可免征最多5个月,对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可减半征收最多3个月,允许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缓缴社保费。6月份又明确将阶段性免征中小微企业社保费政策延长执行到年底,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政策延长执行到6月底。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费1.6万亿元。

四是支持企业转型发展。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启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首批推出500余项帮扶举措、300余项减免费服务,帮扶中小微企业脱困纾困、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加力落实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供氧”“输血”各项举措,不断优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为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支撑。

二、关于前置就业技能培训,帮助高校毕业生掌握更强的务实技能与更实用的专业知识,把毕业生自身长处与现有的社会职业分布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职业培训是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去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岗位需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针对性职业培训,帮助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社会适应力。今年针对疫情影响,启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面向社会遴选50多家线上技能培训平台,推出覆盖100多个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启动“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特点,实施学徒培养、以工代训、技能研修、创业培训、新职业培训等计划。鼓励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给予补贴支持。为更好反映新职业领域活动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动态发布新职业制度,已发布3批共计38个新职业,集中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在线学习服务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对于引导毕业生发挥专长、提升就业匹配度,具有积极意义。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更好调动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培训积极性,增加优质培训资源供给,支持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以高质量培训助力高质量就业。

三、关于加强精细化、专业化、人性化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匹配的重要手段。今年针对疫情影响、毕业生求职受阻,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创新模式,大力优化实施线上服务。一是开展网络招聘。开展“24365校园招聘服务”“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等系列活动,联合市场服务机构推出医药卫生、互联网、金融、电商等行业专场,创新直播带岗、企业云宣讲、视频面试等招聘方式,提供超千万岗位信息。二是举办在线指导。教育部开设“就业+互联网”直播课,累计超过7600万人次观看;开通就业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心理辅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职业指导“云课堂”超千节,开设求职方法、就业手续、创业辅导等课程。三是推出线上服务平台。教育部上线“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平台”,已有近70万人完成网签;建立“全国毕业班辅导员网络平台”,加强就业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推出“就业在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岗位推送、职业指导、政策宣传、创业展示等服务;上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对毕业生随登记随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健全校内外资源衔接的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方式、丰富内容、优化流程,动员市场力量丰富专业化指导服务,更好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四、关于加强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市场调查,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就业质量反馈制度

深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是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衔接的根本要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发布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引导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一是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地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对高校毕业生等人才需求,编制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如广东搭建急需紧缺人才供求信息平台,发布供求分析报告,今年还专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编制工作;四川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布本省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并探索建立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预警机制。二是建立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发布制度。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开展市场供求信息采集和分析工作,每季度汇总发布定点监测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全国招聘求职100个短缺职业排行,为求职招聘和办学调整提供参考。三是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教育部加强招生计划宏观调控,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急需相关学科专业。今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计划增量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专升本计划增量向预防医学、应急管理、养老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倾斜。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2019年度普通高校新增备案专业1672个、审批专业181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7个,撤销专业367个。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开展“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大规模跟踪调查,以反馈结果推动学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健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分析和发布机制,深化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关于地方政府组织产业功能园区、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主体组团招聘

近年来,各地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普遍将高校毕业生就业与当地产业发展、引才引智有机结合,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施有组织的专项招聘。特别是东部省份一些转型发展快的城市,不断加大组团招才力度。比如,浙江绍兴打造“人才专列”,今年专门启动“不负‘绍’华·创‘兴’未来2020就业季人才双创系列活动”,与全国224所高校视频连线,推介城市发展环境、产业、政策、平台,实施“人社干部线下对接高校+企业线上对接人才”、“线下发动+线上开展有组织的招聘会”、“一校一码一招聘”新模式,上半年新增就业大学生超去年同期。再如,江苏宿迁实施“产业聚才·智汇宿迁人才招引进校园”活动,今年针对疫情影响,结合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举办特色产业专场网络招聘,组织590家企业提供3.3万个岗位。

您提出毕业生要主动与社会接轨、调整过高期待和就业选择,这方面内容十分重要。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和引导,推动各地各高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和宣传引导工作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过程,教育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到基层、西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活动,开展就业形势政策解读、职业发展指导、求职心理调适等,引导毕业生合理定位、理性求职。开展“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推出一批先进典型。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市场主导、政府促进、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大岗位开发、资源统筹、校地对接,强化观念引导,更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他们在各领域建功立业。

六、关于定制专项政策供给工具,加强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配套衔接,努力扩大就业容量

政策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助力。今年以来,有关部门积极应对疫情冲击,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补贴等支持,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

一是提升产业带动就业能力。实施重大产业就业影响评估,明确重要产业规划带动就业目标,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产业。出台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更好发挥对高质量就业支撑作用。出台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专门举措,提出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15个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空间。

二是扩大企业就业规模。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招收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同时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今明两年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

三是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出台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支持社区服务类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出现空缺岗位优先招用毕业生。扩大事业单位招聘规模,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扩大基层教育、医疗卫生机构招聘规模,增设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扩大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今年“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计划分别扩募5000人。

四是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国办发〔2020〕27号)。有关部门认真落实,鼓励个体经营发展,增加非全日制就业机会,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取消涉及灵活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从事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同时开展针对性培训,拓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促进灵活就业供求对接。

五是鼓励创业创新。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从15万元提高至20万元,对10万元以下的免除反担保。推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毕业生提供。对毕业生提供开办企业、经营管理等创业培训,推荐适合发挥其专长的创业项目,实施咨询辅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支持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

感谢您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