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书香老人,享阅读之乐
发布日期:2023-10-07                               打印本页

成银生

 

  当今世界,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老年人要适应变化,与时俱进。终身学习,做书香老人;颐养天年,享阅读之乐。 

  面对挑战,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战略研究系列报告说,关系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领域,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老年人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读书方式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海量信息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数据每日呈指数级的增长,且呈现多模态特性。二是网络传播挑战。网络传播构成强大的渗透功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三是学习方式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带来“学习革命”,带来钱学森生前说的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革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面临挑战,老年人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一是生涯学习。庄子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荀子说,“学不可以已”。《三字经》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学习难以立足社会,不学习难以顺应社会发展。古人认为,老年人学习如秉烛而行,有利于安度晚年。二是快乐学习。亚里士多德主张“享受闲暇”的教育观。他认为闲暇是人幸福的一个重要条件,要在具有足够的闲暇时间的条件下,从事心灵沉思,研讨真理和进行哲学思考,发展运用理性。哲人说“读书是最好的消遣”,是“营养品”。孔子在《论语·学而》中提出,学则有悦,乐而无愠。老年是回归自然前的生命之巅,是人生交响的华彩乐章。颐养天年,读书学习是为了提高睿智,充盈余生。静观山水、仰看云起、钓鱼湖边,是快乐。妙笔丹青绘平安,一杯清茶论古今,是快乐。随着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翩翩起舞,回味消逝的青春,是快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穿越时空,享受历史,丈量现实,更是快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明《万锦情林卷4-6》)。“学也乐在其中”,无论是学海撷英,还是夕阳拾贝,都有一种乐趣。三是自在学习。自觉行为,自我需求,自在安排。学习伴人生,人生伴学习。终生学习,受益终生。树立这些学习理念和态度,晚年会更加灿烂。 

  网络时代,适应多元阅读模式。宋朝欧阳修认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立身”,也就是品行修养,安身立命,即适应社会,是建立在“立学”,也就是学习的基础之上;而“立学”的根本方法就在于读书。综合有关资料,2020年有43.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2019年是36.7%);有33.4%的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6%的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7.9%的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6.7%的国民倾向于“听书”。归纳一下,现在有“平阅读”(读纸质书)、“屏阅读”(读电子书)、“频阅读”(听书),第一个拼音字母为“P”,可以说“3P”多元阅读模式正在形成。一是“平阅读”。平阅读有仪式感,能引发深入思考,是系统性学习的重要手段。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随时随地想读就读。大部分老年人比较习惯这种方式。二是“屏阅读”。各式电子设备成了移动书库,其海量和分享功能令人惊叹。可以快速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知识、信息快速传播;快节奏阅读,总是无法完整看完一篇文章;信息碎片化;有的人阅读变得越来越浮躁。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三是“频阅读”。2020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为5.7亿人。以往中老年人手拿半导体收音机游弋大街、公交、市场、公园的景像,已经被许多人的“频阅读”置换。有选择通过移动有声APP平台听书;有选择通过“微信语音推送”和“广播”听书。在地铁上,“听书”一族并不少见。打开APP听一段内容,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用耳朵代替眼睛来“阅读”。一定程度上,有声阅读确实提高了闲暇时间的利用率。听书,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 

  颐养天年,窗前补读未完书。我把“竹里坐消无事福,花前补读未完书”句,改为“屋里坐消无事福,窗前补读未完书”。“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应该体验“导读”的重要。我的高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寓教于书,深入浅出,把我们这些青年人带进一个崭新的文学世界。一篇《硕鼠》,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引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再引读到“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以重叠的咏唱,强烈的抒情,吸引着我们。由食黍、食麦到食苗,把我们对硕鼠的愤怒激发递进,怒责奴隶主的恶行。应该体验“静读”的重要。一位地质学科学家,人处逆境时到外地“躲批判”,悄悄地带了一套当时禁读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津津有味地,细水长流地,每天每天阅读着。那么安静投入的阅读文学名著,好有韧性啊!应该体验书香境界的浸润。孔子说,“士志于道”,是一种境界。我曾经到过青年毛泽东读书的橘子洲头、岳麓山、爱晚亭,毛泽东、蔡和森等早年常集聚爱晚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岳麓书院,历代著名书院中规模最大、规制最完整、人才培养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千年学府”。在这座曲廊相连、亭台相望、绿荫碧水的古老庭院漫步时,其实正仿佛步入古代儒家士人的心灵深处。书院周围的碧波湘水、红叶麓山、清风峡谷的自然风景,一块青瓦、一支梅竹的人工环境,无不体现出心灵自由与超脱的人格精神。应该体验“敬书修心”的重要。有一年夏天我住在九华山脚下一个独立的木屋,体验静坐万福院休养生息的文化内涵。《书·大禹谟》曰:“予懋乃德。”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书。清淡飘香,沁人心腑。什么是养性?我们所处的就是养性。应该体验内容选择的重要。叶澜教授在《教育概论》提出,老年是人生第二黄金期,打开了生命的新一页,要有身心愉悦、满足需要、宽松积极的非功利性读书学习。建议老同志们选择情趣(书法、文艺、保健)、宿愿(个人不同选择)、新知(理论、科技、信息)、升华(哲学、历史、写作)等等内容。读书学习的人多了,书香就晕染开来。它可以拓宽民族心灵的河床、培厚社会文化的土壤。我们不能延拓生命长度,但是可以在读书学习的乐趣里攀达生命高度,在驰骋思考的原野上开拓生命宽度,在丰富实践的长河中探索生命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