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运用大数据 创建根治欠薪智慧监察服务新体系
发布日期:2020-07-08                               打印本页

贵州省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契机,运用大数据手段搭建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根治欠薪智慧监察新模式,推进农民工大数据智能化服务新体系。经多方努力,已实现全省建设工程项目大数据监管全履盖。目前,平台已累计录入建设工程项目11277个,累计采集参建企业6969家,累计录入农民工信息152万余人(贵州籍贫困劳动力17.5万余人),累计发放工资910亿,发布欠薪预警信息2539条。其中今年在建项目3064个、在岗农民工72.3万人。

部门全融合

平台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国企承建、银企合作、企业减负、民工受益的建设模式,由省人社厅牵头,省大数据局、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等部门联动,充分融合各部门工程项目审批、投资资金、项目监管等职能优势,由国企出资承建及运维,与省内各金融机构合作,为政府监管、企业用工、农民工工资保障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实现共建、共享、共防、共治的建设目标。目前大数据监管横向已覆盖住建、交通、水利、电力、铁路、能源等行业,纵向贯穿全省10个市(州)、112个县(区、高新区),全省形成了建设工程项目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数据 “一网监管”

项目全覆盖

为确保农民工实名制大数据监管全覆盖,平台按照劳动用工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行业监察端、企业管理端、民工服务端的架构进行数据归集、分析、监管。一是各行业部门利用平台上传建设项目清单,动态建立工程项目底数库。通过定期数据质量通报,充分运用平台对各行业、各市县进行动态考核,督促市、县两级将所辖区域内工程项目全部纳入平台监管。二是通过行业监察端按照项目底数清单,对标对表,逐个督导企业规范实名制管理,推进项目实名制管理全覆盖;通过企业管理端,减少企业管理层级、降低用工成本,提升企业主动参与意识。三是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贯彻实施为契机,加大平台的宣传推广运用,结合“多彩贵州消费活动”,由省金融机构投入2000万元,向平台内实名登记的农民工发放现金消费券,农民工通过登录服务端领取消费券的同时,让广大农民工了解《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使用平台,依法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支付全监控

平台积极推广运用现代化的用工实名管理系统,通过“农民工身份证实名登记劳动合同签订生物识别考勤项目上传工资清册平台自动比对审核在线推送工资数据企业网银复核后专户银行代发”七个核心环节,实现了工资支付全流程闭环监管模式。为确保工资支付流程真实、安全、有效,一是身份证读卡自动采集个人信息,确保农民工身份真实性,并签订规范的电子简易劳动合同;二是工资清册经农民工签字确认后上传平台自动审核,专户银行仅接收平台推送工资数据;三是通过银企直连将工资直接发放到农民工工资卡,工资发放结果实时回传平台。解决了“谁干活”、“干几天”、“发多少”、“发到没”等难点。

平台创建实体户+虚拟户+第三方支付的银行专户开设模式,破解了企业开户难的瓶颈问题。同时,采取“工资一卡通”,可使用个人的社保卡或银行实体Ⅰ类卡,在平台快速、便捷的申请各代发银行Ⅱ类电子账户,解决了农民工开卡过多及跨行收费问题,目前平台已与18家代发银行建立了数据连接通道。

数据全监测

为推进农民工实名制规范化数据管理,我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制定了实名制考勤、劳动合同签订、工资保障金缴存、工伤保险缴纳、工资专户开设、银行代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工资、设立劳动维权告示牌等8100%”的农民工实名制管理标准,并在平台对应设立了8个数据预警指标,接入就业、社保、银行等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施工状况、劳动用工、工资支付、社保缴纳等情况进行综合监测分析,及时将监测预警信息精准发送到行业监管端及移动执法端,为行业监管精准“防欠”和属地监管及时“治欠”提供信息支撑,“事后被动查处”为“事前事中监管”。

服务全体系

平台以农民工权益保障、企业智能管理、政府智慧监察为出发点,推动服务全体系。一是平台建立农民工个人电子档案,汇集农民工个人信息、务工履历、就业培训、技能特长、薪酬待遇、信用信息等数据,依托平台为农民工精准就业、技能提升、增加收入、维权保障等方面提供服务,成为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推手”。二是提升企业智能管理能力,助力企业精准招工、精细用工、节约成本。同时,为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信用合作机制,为“民工贷”、保函等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支撑,帮助企业解困减负,成为服务企业的“帮手”。三是通过平台数据的归集与运用,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户籍管理、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扶贫帮困、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逐步推进政府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为服务政府管理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