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优化服务 创新机制 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水平
发布日期:2017-09-19                               打印本页
  

    近年来,重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人社部的部署和要求,始终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稳中有升。

  一、畅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和基层就业

  一是鼓励企业吸纳。每年提供3300个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录招聘贫困毕业生。在落实社保补贴的基础上,对招用未就业贫困毕业生的企业按6000/人的标准给予岗位补贴。累计建成企业就业见习基地3000余家,提供见习岗位8.1万余个。2016年以来,举办各类专场招聘5000余场,提供各类就业岗位55万个。二是引导基层就业。2016年以来,全市招录800余名选调生到基层机关工作,招聘1420名大学生村官服务新农村建设,招募829名大学生从事“三支一扶”。三是实施配套激励。完善了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建立市级机关公务员公开逐级遴选制度,每年定向招(选)聘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在编在岗人员。

  二、创业引领,激发高校毕业生创业活力

  一是开展创业培训与重庆大学等市内高校合作开展创业引领示范校建设,配合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2016年以来,全市组织开展创业培训5.5万人。举办创业名师大讲堂200场。二是加强融资支持。依托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建立“就业服务平台+担保公司+承贷银行”的“政担银”新模式,开设无抵押、无担保高校毕业生贷款绿色通道2016年以来,为1728名高校毕业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亿元。三是强化载体支撑。出台了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建立市场运作、资本参与、动态管理、分段补助的工作机制,统一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扶持政策。四是开展创业活动。连续6年实施“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评选400余个优秀项目,发放资助金1400万元。着力打造“渝创渝新”创业品牌,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者之歌校园歌曲大赛、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等各类创业活动,编印《创业新秀故事汇》。

  三、精准到人,实施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

  一是拓宽实名登记渠道。坚持提前介入、登记前置,在大学生入校时即开展实名登记宣传,发放就业信息卡并登记造册。建立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从教育部门获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名单,并与公安部门比对家庭地址,确保信息准确。二是实施定制服务计划。在重庆就业网开发专门模块,推出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实行“线上登记需求、线下对接服务”。高校毕业生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7个工作日内与其取得联系,并主动上门服务,做到联系不少一人,服务不少一项,已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7万余人次。

  四、创新机制,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按照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组建服务联盟,搭建服务平台,多形式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是依托人力资源服务联盟整合岗位资源。动态掌握全市3050家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其他知名企业岗位信息,筛选适合岗位,建立企业用工数据库,并广泛发布。开展就业服务月、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网络招聘周等活动,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平台。二是依托就业技能培训联盟整合培训资源。整合全市400余家培训机构,组织开展跨区域培训,创新建立“高校毕业生自愿参加培训、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并推荐就业、政府给予培训补贴”的联动机制2016年以来,全市已组织5.5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三是依托大学生创业联盟整合创业要素。整合全市创业导师、投资机构、孵化基地、企业家、大学生创业者资源,搭建创业要素高度聚集、资源交流共享的综合服务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专业、高效的创业服务。截至目前,联盟会员达到1500余个,举办各类帮扶对接活动200余场次。四是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在大学城建成集信息发布、招聘洽谈、自助服务、就业创业培训、创业成果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市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按照“公共+市场”的模式,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和大学生团队,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购买服务成果,实现各方共建、共管、共享、共赢。2016年以来,中心已累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创业服务15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