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推进就近就业精准扶贫
发布日期:2016-11-28                               打印本页

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结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16〕71号)精神,从贫困人口实际出发,菏泽鄄城为发起地,打造以“就业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脱贫模式,成功实现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有效脱贫,一定程度缓解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难题发展壮大了贫困村的集体经济营造了就业脱贫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就业扶贫车间”已在全省范围生根开花,新建或改建“就业扶贫车间”数量达272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9万人。主要做法是:

一、应用“三种模式”破解“车间怎么建?”

一是厂房式“扶贫车间”。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土地、房屋,积极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引导周边村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如菏泽市鄄城县利用村小学旧址、原村级活动场所等设置就业扶贫点,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1000元左右,扶贫效果显著。

二是居家式“扶贫车间”。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贫车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如临沂市以无法转移、无法就业、无固定收入的“三无”贫困户为重点,组织贫困人口从事饰品挂件、串珠钩包、草编柳编、民俗制作等手工工艺品生产活动,为当地农村贫困人口居家就业创造了便利条件。

三是合作社式“扶贫车间”。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入股,除年终领取保底金和分红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到合作社务工,领取工资,一年有3项收入。如枣庄市山亭区围绕粮食生产、果树种植、苗木花卉等产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方法,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

二、发挥“三大作用”解决“项目哪里找?”

一是发挥当地“龙头企业”辐射延伸作用。坚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引导和扶持当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布局设点。如菏泽市鄄城县通过规划建设100亿级的假发制品产业园,吸引国内外56家假发制品企业进驻,大部分企业在城区招工相对困难,便将部分工序放到贫困村“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4万余人。

二是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牵线搭桥作用。充分利用抓党建促脱贫的契机,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上下协调、外引内联的作用,积极寻求“扶贫车间”的项目支撑。山东省人社厅驻菏泽鄄城县旧城镇的“第一书记”从青岛引进合资制鞋产业,改建600平米的“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平均每人每天收入50-70元左右,月工资约2000元。

三是发挥舆论宣传的吸引作用。利用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产业扶贫推介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企业参与“就业扶贫车间”项目,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淄博市通过大力宣传就业精准扶贫扶持政策,吸引了芝麻开花居民服务有限公司参与“扶贫车间”建设,联合打造“电商+扶贫车间”模式——“芝麻开花就业扶贫驿站”,实现了“就业扶贫车间”与电商经营的结合。

三、加大“三个力度”明确“政府如何扶?”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山东省制定出台专门文件,对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同时,设立5亿元左右的创业扶贫担保资金,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按规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贴息按招用符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人数,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山东省大力鼓励扶贫任务重的县(市、区)设立“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车间”与农村贫困人口签订承揽合同,并在12个月内给付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上报酬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省级人社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对具有首创示范效应的菏泽鄄城县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

三是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山东省面向贫困人口推行“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项目清单制度,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田间课堂”、“培训大篷车下乡”等专项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市对培训期5天以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型培训,执行灵活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