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人物风采

扶贫路上的“筑梦人”

——记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云勇

发布时间:2019-06-18 打印本页


李云勇(右一)到村民家中了解情况。

 

还有12天就要结婚的他,却奔赴距家400公里外的大山深处,踏上深度贫困乡镇扶贫之路,一干就是一年;为了扶贫出效果,他帮扶贫困群众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把就业扶贫政策用好用足。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重庆市社会保险局办公室副主任李云勇勇挑重担,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梦想,让这个市级贫困乡镇旧貌换新颜。

婚礼前的重要决定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热血,浸润这片贫瘠的土地”

2017年8月30日下午,一通简短的电话,让时任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政研室主任的李云勇,陷入了两难抉择。

“市人社局准备选派人员,常驻开州区大进镇开展扶贫工作,9月4日就得入驻。你……能不能去?”电话那头,是领导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时年32岁的李云勇,即将迎来他的人生大事:结婚。婚期定在当年9月16日。

领导的电话打来,李云勇完全没准备,但多年来的责任感和对组织的信任,他还是下意识地说:“没问题……”

“不慌不慌!这次情况特殊,不能你自己就做决定!回去和家属好好商量一下吧。”电话那头,熟知李云勇性格和工作作风的领导,打断了他的话头。

回家后,激烈的反对来自李云勇的父母。妻子李玲则是沉默。但几分钟后,李玲说:“脱贫攻坚是大事,单位选派你去,是对你的信任,要珍惜机会。”

于是在8月30日当晚,李云勇给领导作了回复:我愿意去大进镇扶贫。

大进镇位于重庆渝东北山区,海拔高度在299米—2218米之间,山高、坡陡、沟深、路险,基础设施不全,生产生活条件艰苦,被列为重庆市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也就是全市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9月4日,李云勇收拾好行李,作为重庆市委组织部扶贫集团驻大进镇工作队队员,毅然踏上了深度贫困乡镇扶贫路。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热血,浸润这片贫瘠的土地!尽己所能,为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出一份力。”李云勇在自己的扶贫日志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摸情况、找思路 “只有摸清家底,才好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在大进镇安顿下来后,李云勇一头扎进各村各组。白天,他跋山涉水一家一户实地走访,查看贫困状况,掌握基本情况;晚上,他就找出该镇历年来的扶贫台账,一页页地查看基础资料,分析各种信息数据。

大进镇全镇户籍人口4.6万人,总共辖17个村,其中贫困村就有1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91户6908人,是开州区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希望通过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这是李云勇在走访中听到较多的呼声。

“按开州区现行扶贫标准,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要稳定超过3500元才算脱贫,如果家中有人实现稳定就业,那跨过贫困线就容易多了。”李云勇首先想到的就是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路子。

李云勇的想法得到了大进镇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直到结婚的前夕,李云勇才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参加了一个婚礼仪式,他就又“跑”了。

2017年10月,结合李云勇前期摸排情况,大进镇召开全面排查精准识别工作部署会,围绕人力资源数据库和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更新,开展“以户为单位、一户一表、入户调查”,拉开就业扶贫的序幕。

上门培训、授人以渔 “你们嫌远不愿来,我就把技能培训送到家门口”

在走访中,李云勇意识到,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最大的拦路虎,就是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就业脱贫,培训当先行!”

大进镇村落分散,距离大进镇最远的双龙桥村,坐车都要一个半小时。

部分贫困劳动力听说要走这么远的路去参加培训,个个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你们嫌远不愿来,我就把技能培训送到家门口!”李云勇说干就干。

他积极寻求开州区就业局的支持,专门引进两家专业培训机构,在全镇设立了11个教学点。这种“教学点村村通”的设置方式,意外引爆了农村贫困劳动力的学习兴趣,当地先后有1272人次参加技能培训。

“我都48岁了,结果第一个月就挣五六千元,完全像是在做梦!”红旗村的贫困户唐先珍,在家门口参加了月嫂培训后成功就业。

“对头!我们扶贫,就是为了让贫困乡亲实现脱贫致富的中国梦!”李云勇打趣说。

为了提高贫困户技能水平,李云勇不惜脚力,把大进镇所有村都走了一遍,新买的休闲鞋,硬是鞋底都磨穿了。

“有这样的效果,我再磨破十双鞋都值得!”李云勇说。

鼓励创业、“玉米秆换脱贫”“养牛娃也能变成大老板”

对镇上很多年轻人来说,他们更希望在创业浪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带领周边的贫困户脱贫。

郭用安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毕业于西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他,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大进镇紫金村创业,开办肉牛养殖场。

然而,资金的缺乏使得他的肉牛养殖场,最初更像一个农户的牛棚。“我就是个养牛娃。”郭用安调侃自己。

“养牛娃也能变成大老板。”李云勇给他加油鼓劲。

李云勇了解到,养殖场做大做强后,将会是一种“扶贫经济大循环链”,即养殖场雇佣当地贫困户,饲料所用玉米秆又由当地农民售出,形成一种农村产业相互依存的状态。

李云勇一次次去找郭用安,了解其经营发展情况,宣传最新的创业政策。郭用安也申请享受了人社部门的15万元政府贴息创业担保贷款,而且得到“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4万元无偿资助。

经过一番努力,郭用安曾经的牛棚变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拥有100多头肉牛的大型养殖场,并与重庆恒都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每年能净赚30万元。

李云勇期待的“扶贫经济大循环链”也显现效果:养殖场不仅长期雇佣一批贫困户工作,更重要的是以380元/吨的价格,向当地贫困户收购玉米秆作为肉牛喂养饲料。养殖场一年需要的玉米秆高达400多吨,以每吨380元的收购价计算,每年支付给贫困户15.2万元。

以年收入3500元的脱贫线计算,仅此一项,就能让43名贫困户脱贫。

李云勇说,“玉米秆换脱贫”的成功,不仅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迅速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刺激了农村创业激情。

精准施策、帮扶到位 “每个人的就业需求都不一样,工作要有针对性”

“老张,最近身体还好吗?你儿子给你寄钱回来没?”

“是李主任呀,谢谢你们关心。”

老张叫张以太,家住大进镇云凤村。67岁的他体弱多病,老伴蒋茂玉肢体三级残疾。儿子张发兴年轻力壮,且有外出务工的意愿。李云勇介绍他到江苏昆山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4000多元。目前,张以太靠儿子的务工收入,把房子进行了翻新,还购置了部分家具家电。

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大进镇充分发挥在外流动党组织、乡情联谊会以及劳务经纪人的联络纽带作用,加强“岗位——劳动力”信息沟通衔接,并为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补贴交通费。截至目前,大进镇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有2000余人,为贫困劳动力补贴交通费17.59万元。

泗峡村的贫困户胡发碧的情况与此不一样,家里有小孩在镇里读书,需要她照顾。“上有老、下有小,不能走远了,就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胡发碧说。

李云勇协助大进镇组织开州区内和周边企业开展“百企进村送千岗”就业扶贫专场招聘活动。先后集中举办现场招聘会5场次,组织用人企业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胡发碧被开州飞雪鞋厂录用,每月工资2000余元。

“工资不低,还可以照顾家庭。”胡发碧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

像胡发碧这样想就地就近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为数不少。李云勇萌生了在大进镇打造就业扶贫车间的想法。

重庆字轩电子有限公司是大进镇为数不多的加工厂,专门为沿海地区生产制作电子配件。李云勇找到公司总经理吴传云,向他宣传就业扶贫车间政策。在李云勇的协调下,该公司成功创建了就业扶贫车间。目前,该公司已经吸纳10多名大进镇的贫困群众就业,每人每月工资可达两三千元。

针对难以实现市场化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大进镇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累计安置人数达到236人。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年下来,大进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3396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战果。

2018年10月,李云勇从大进镇回到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积极参与起草脱贫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将扶贫实践经验转化为政策文件。如今,走上新岗位的李云勇,依旧心系贫困群众,结合岗位职能,在扶贫路上帮助更多群众实现脱贫。(行仁轩)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