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8日 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专栏>人物风采

“王家台小书记”李兴子:“就业小班车” 开出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9-03-07 打印本页


凌晨五点,外面还是一片漆黑。李兴子从村部的宿舍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开车前往村民郑立华家中。今天,郑立华要去房山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参加环卫公司的面试。

“嫂子,咱得出发了,晚了可能堵车。”

“小书记,都第五回了,这次能成吗?”

“你跟人说能踏踏实实干下去,不怕吃苦不怕累,咱扛过头个月就习惯了,能成的!”

从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王家台村到房山城区,要走70多公里的盘山路。一路上,李兴子不断给郑立华疏导情绪,指导面试技巧,进城前还找了家饭馆带她吃早餐。作为北京市人社局下派的驻村干部,李兴子在王家台这个深山村工作已逾两年。这样的“求职”路,他跑过上百回,最多的时候一天拉着七八个人进城,跑两个来回。这辆往返于王家台和北京城的“就业小班车”,两年多来里程表增加了7万多公里,带着王家台村27人成功转移就业,全村157户低收入户预计在今年全部“脱低”。

步步为营——

“先敲开门,把心焐热了”

2016年12月,32岁的北京市人社局规划统计处干部李兴子接到一项新任务,到王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领导殷殷嘱咐:“你要带着感情去为民服务。”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李兴子,对农村有些好奇和期待。备上电褥子、电暖器、折叠行军床,买了一箱泡面,他开车去村里报到。

村里的条件比想象的艰苦,行军床支在村委腾出的一间小办公室里算是有了宿舍,洗脸水里掺着一股煤油味儿,旱厕的气味和“金字塔”也尚需适应。

然而,村里的环境没将李兴子吓住,村民的反应倒让他措手不及。

“你来带了几十万还是几百万?打算怎么个花法?”

“去外头干活太累了,能不能给大伙儿统一搞个低保享受一下?”

“你们单位管着农民养老金,能不能跟你们领导说说,每人涨个一两千,我们不就都脱低了?”

……

面对这些问题,李兴子只能摇头,并耐心解释。村民们认为他“没有硬货”,就是来“镀个金”,立马对他没了兴趣。

怎么办?李兴子反复琢磨,“先敲开门,把心焐热了”。

李兴子做规划统计出身,利用本职工作的优势,从市局的数据库中将王家台村157户低收入户的相关信息、参保情况导出分析,把家中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人群列为目标,准备入户看看情况。

村干部对李兴子这位“上头来的人”有防备,推脱说只有晚上才能入户走访,想着夜黑风高山路难走,没几天小伙子肯定就放弃了。“没想到,他挨家挨户走访了两个月,山沟山缝里都‘钻’进去看,村里低收入户一个不落,我们才发现他真是来干事的。”王家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兆忠服气了。

走访一圈,算是在村里混了个脸熟。李兴子接着当起“顺风车司机”,路上遇到城里回来坐过站的、回山沟里没车的大叔大婶,李兴子都随招随停送一程。村民干农活,他也跟着下地、扛苗、运鸡粪,周末回城总帮忙给村民捎带点日用品。得知村民们偏爱中医,他又联系局里协调广安门中医院进村义诊。

两三个月的功夫,李兴子就融入了王家台村。“我们把小书记当家里的大侄子,有啥事儿都愿意跟他磨叨磨叨。”村民古富有说。

开局有利。带着满满的信任,李兴子谋划起“正事儿”——帮助村民们找到脱低致富的门路。

王家台村原本以石板建材为经济支柱,2012年北京市实施“空气清洁计划”,村里的石板建材厂全部关停。全村低收入户中70%具有劳动力的村民没有固定工作,村里有活儿就打点零工,没有就在家坐吃山空。

村里发展空间有限,必须想办法外出转移就业。

借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契机,李兴子反复给大家介绍就业政策和就业新理念——王家台村属于矿山关闭地区,村民外出转移就业能享受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工作1年以上还能享受每人每月300元的稳岗补贴,就业不等于打零工,就业稳,脱贫就稳了。“找工作就跟介绍对象一样,咱好歹出去磨合试试,不行再换,成不?”

“他把政策说的特明白,以前总觉得外头太远,我们一群山愣子能干啥,现在思想变了,能出去有个稳定工作挺好。”村里的老党员谢书云心思活络了。

万事俱备,只欠“春风”。

2017年3月,李兴子在区、乡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借势“春风行动”,在霞云岭乡举办了低收入户精准就业招聘活动,协调了物流、保洁、保安等10多家企业前来招聘,场面十分热闹。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天一个没成。

“原本以为已经摸清‘底细’,办起来之后才发现并非如此。村民没有面试经验,有的说话都不利索,用人单位看不上。有的村民对外出仍有些抵触,嫌远嫌累,不想出去。”一盆凉水浇醒了李兴子。他想来想去,一猴一栓法,还得因人施策。

屡败屡战——

“不怕忙不怕累,就怕干不好”

缓了几天,李兴子重振旗鼓,决定找人“打个样”。先把几个人介绍出去,成功了回来自发宣传,效果不比空口白话地游说要强?

年轻人和有过外出工作经验的人,成为李兴子的“第一顺位”。

杨维军和杨维旭兄弟俩,一个85后,一个90后,却都整天在山沟里待着,靠着父母从事村务综合岗挣的绵薄补贴过日子。

李兴子从城里请来职业指导师,两人从村部开车半个小时,来到了位于山旮旯里的杨家。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李兴子弄清了兄弟俩守在家中的原因:杨维军因有自学本科学历,想当经理,一直找不到理想工作;杨维旭书读的不多,又内向木讷,没有一技之长,不知道出去能干啥。

“你们这么年轻,不能一直在家待着不干事。我选了些岗位,开车带你们进城试试。”看两兄弟不来劲,李兴子天天往山沟里跑,连着去了十多次,兄弟俩终于有所松动。

“我不干粗活,想干管人管事的活。”杨维军提要求。

“哥给你找了几个人力资源类的工作,先看看。总得有工作经验才能想更好的发展。”李兴子苦口婆心地劝。

“我家这山沟里根本没信号,收不到用人单位的通知。”

“没事,我陪你们去面试,到时候登记我的手机号,有消息我上家里来通知你。”

好说歹说,兄弟俩终于迈上了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

有一就有二。李兴子趁着热乎劲儿,把村里的青壮年全“招呼”了一遍,磨破嘴皮子又说动了一些人。

外出就业,还得有岗位,李兴子缠上了半个“娘家人”霞云岭乡社保所所长董华强,天天跟他打听一手招聘信息。

在董华强的推荐下,他联系了一家坚果厂,谈下每个月200元的房补,足够担负在坚果厂附近租房的费用。李兴子赶忙带着几个村民前去面试,终于有5个人顺利上岗。

没想到,上岗第二天,李兴子就轮番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要么嫌忙嫌累,要么觉得公司规矩多不自在,都想回村。李兴子买了酸奶和烟到厂里去看望,“赶上年底,厂里最近确实忙些。我再帮你们跟厂里去沟通待遇,咱先稳住,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

劝了一遍又一遍,坏消息还是来了。2018年元旦,李兴子接到村民赵淑翠的电话。“俺几个都不想干了,小书记对不住了。”

挂了电话,李兴子一瞬间觉得世界都变成黑白。坚持戒了四个月的烟,又愁得“复吸”了,“我不怕忙不怕累,就怕干不好”。

郁闷了一阵子,李兴子迎来了北京市的就业新政:2018年,为了实现农民增收,北京市计划通过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安置1万名农村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可享受每人每月2500元的补贴。

有了热腾腾的补贴政策,李兴子决定再战。他一眼“相中”了北京排水集团,国企待遇好、岗位稳定,缴纳五险包吃住。在北京市、房山区人社局的协调下,北京排水集团到霞云岭乡举办了专场招聘会。李兴子提前给全村符合条件的村民打了遍电话,介绍岗位情况和补贴政策,招聘当天来了十几人,顺利应聘上了6人。

借助新政的东风,转移就业变得越来越顺。第一批成功就职于排水集团的郑明海、郑明军兄弟俩,经常在村里职业介绍微信群里宣传,“有宿舍住,每天都有鱼有肉,固定点上下班,每个月到手五六千”,带动了一大波年轻力壮的村民外出就业。

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人气越来越旺。最忙的时候,他一周至少3天往返于城区和山村:陪着村民面试、体检、签合同,中午带着吃口热乎饭。连到公司报到,李兴子都准备好日用品拉上铺盖,开车送往。

“村里交通不便,最后一趟公交是下午两点半。找工作很费事,我怕跑多了他们坚持不下来,也怕人生地不熟他们心里慌,干脆一路送到底。”李兴子觉得很值,不到半年,村里20个人成功转移就业。

见缝插针——

“也得给不能外出就业的村民留点盼头”

年轻人和4050人员能送出村转移就业,超过劳动年龄还能劳动的人怎么“脱低增收”?

看着荒山连不成片、灌溉水源不足的王家台村,李兴子很头疼。

转机来得猝不及防。2017年4月,村里来了一批“贵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专家们。

霞云岭乡作为红歌诞生地,一向是党日活动的圣地。刚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党支部在王家台村组织党日活动,李兴子在接待过程中,见缝插针地向农业专家们咨询是否有适合引进的产业。

“我们组培室有一批青海引进的黑枸杞,适宜高山种植,可以尝试一下。”一来二去,专家和李兴子还真聊出了成果。依托学院的科研项目,5000多株黑枸杞“远道而来”。上山的路很陡,李兴子开车一趟趟把种苗送上去,又带着20名低收入户在专家指导下参与种植,甩开膀子连干了几天。

下山那天,他收到了一份惊喜——蒙尘的车上被人用手指留下了“王家台小书记”的字样。原来,村民们这些天参与种植,人均增收约900元,心里高兴就借此表达了朴素的感谢。

为了确保黑枸杞种植的效果,考虑到高山上成片的10亩地不易养护,李兴子又在山间挑选了4户种植示范户,让他们进行单独培苗。最初,村里没人愿意拿地出来种“不认识”的作物,李兴子只好从支委郑明霞入手。多番劝说下,郑明霞拿出后院的八分地,又引导亲戚加入,尝试黑枸杞种植。

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那天,李兴子带着农职学院的专家马喆到村里查看种植情况,发现一户种植示范户的地里已经种上了黄豆和玉米,黑枸杞不见踪影。“俺看这小东西麻烦的很,不怎么长,想着还是种点长得快的吧。”农户郑有华说。

这可把李兴子急坏了,赶紧给老人家解释,黑枸杞有3-5年的生长期,长得慢但投产后每亩能销量上万,养护只需要除草、偶尔浇水就行。劝说过后,又补调来新苗让郑有华重新种上。

此番折腾让李兴子悟到,还得给老百姓先尝点“甜头”。经过沟通,农职学院用科研经费给种植示范户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的养护费,不仅提前实现了农户稳定增收,也确保了黑枸杞的养护管理。今年,李兴子计划继续扩种黑枸杞,向房山区农委申报了100亩的种植项目,为村民们提供更多岗位和生财渠道。

“兴子是个实在人,和他合作也是看他真心想给村里发展新产业,操心地跟养孩子一样。”马喆玩笑道。

眼见就近就业的路子可行,李兴子又盘算起山区发展的其他潜能,“也得给不能外出就业的村民留点盼头”。

和村两委研究后,李兴子积极向乡政府汇报,从房山区农委申报下“王家台观光采摘园”建设项目,共投资167万元,建设期间吸纳30人参与施工,人均增收5000元。

拳拳之心——

“可爱的王家台村,我温暖的家”

外出转移就业的人顺利上岗,村里的人也干上了收入稳定的活儿,但李兴子的“就业小班车”并没有因此停靠,依然奔波在路上。

今年1月,村民郑明军好不容易等到医院床位,准备拆掉几年前受伤时打在腿上的钢板。结果,他在办手续时发现,自己的医保已从居民医保转为职工医保,但还未到人社局做过同步,暂时无法正常使用。不知所措的郑明军第一时间给小书记打了电话。

隔天,李兴子就把同步后的新社保卡送了过来。原来,为了不耽误医院的手术安排,李兴子一大早就从郑明军家中取上社保卡进城,路上联系了西城区人社局协调情况,确认允许代办后赶到现场替郑明军办理了信息同步。

“在我们心里,小书记就是万能的!”郑明军摸了摸手里的社保卡,脸上写满了信任。

隔壁石板台村第一书记姜磊,和李兴子同批进村,算是“相依为命”两年的兄弟。在他看来,李兴子是真心把村民和村里的事放在心尖上。“他冲谁都喊哥姐叔儿婶儿,认了一个村的亲戚。”姜磊笑着说。

在李兴子的影响下,现在的村两委干部也个个都成了外出转移就业的“推销好手”。“他们劝有时候比我劝更管用,都是一个村的,知根知底。”

在市局的领导、同事眼里,李兴子驻村两年,越来越像个基层书记。“每次回来就直奔就业处,他是真的想让深山里的人把实惠拿到手。”北京市人社局规划统计处副处长马超发现。

今年4月,李兴子即将结束挂职工作,村民们都颇多不舍。

“小书记,以后我有事儿还找你,行不行?”路上遇到村民,大家都围着李兴子说话。

“有事儿,你们还随时给我打电话或者发微信,能帮的肯定帮。”李兴子爽快地答应。

“小书记,你能不能不走呀?”村里几位年纪稍长的婶儿,扯着李兴子的袖子红了眼眶。

在尚未成家的李兴子心中,可爱的王家台村,已经成了他温暖的家。

这不,中午吃完饭李兴子开着“小班车”又上路了。“老白上礼拜和他们保安队长闹得不愉快,被公司赶出来了,我得去看看他,想办法调个岗。”驻村两年,肤色变黑、发际线一再后退的他,脚上的鞋已经开胶,裤腿上全是泥点子,但他为民服务的心始终透亮。(谢小杭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