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四川阿坝:户户有就业 家家能脱贫

2020-01-09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这里山峦叠嶂,交通不便,数量众多的村庄分布在群山之间。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时常能看到阿坝州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奔走的身影,他们把就业扶贫政策带进千家万户,实现户户有就业、家家能脱贫。截至2019年底,阿坝州累计完成606个贫困村退出,10.3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03%。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近年来,阿坝州人社部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全面掌握贫困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建立培训人员台账,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多层次的技能培训工作。一方面,扎实做好技工院校对口帮扶贫困县的“一帮一”活动,主动联系帮扶学校,开设跨市州扶贫专班,制定《“一帮一”技能帮扶扶贫专班培训管理办法》,确保扶贫专班的培训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开展东西部对口支援培训工作,利用浙江省对口支援的资金和培训资源优势,根据贫困劳动者的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2019年,阿坝州使用浙江省援建资金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121人。截至目前,阿坝州开展了种植养殖、汽车驾驶、挖掘机操作、乡村旅游、羌绣制作等多种技能培训,实现了深度贫困县技能培训全覆盖的目标。

  开展劳务协作,鼓励转移就业

  自2018年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展以来,浙江省与阿坝州建立起帮扶关系。其中,台州市黄岩区、临海市对口支援松潘县,双方以“百名劳务输出”行动为突破口,打通了松潘县到台州市的就业渠道。两年来,松潘县共输送劳动力赴临海市、黄岩区务工19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2人次。

  在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企业工作,往往拥有劳动报酬高、工作环境佳、权益维护好等优势通过劳务协作实现转移就业,不仅可以让贫困人员摆脱贫困,还可以提高贫困人员就业质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阿坝州人社部门先后制定《2019-2020年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外出务工人员教育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举措。采取进村入户、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对贫困人员进行政策宣传和岗位推送,动员贫困人员外出务工;联合多部门提高组织化输出程度,采取发放交通补助、安排接送车辆、火车票预定、解决路途食宿、工作人员全程护送等方式,做到有序转移输出;组建务工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站,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动维权、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一体化的贴心服务。

  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就近就业

  汶川县把来料加工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制定了鼓励来料加工产业发展扶持方案、来料加工绩效考核方案,推动来料加工产业在汶川落地生根,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除了创建扶贫车间,阿坝州还努力搭建求职招聘对接平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到附近工业园区的企业就业。

  阿坝州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招聘和送岗位下乡活动,将招聘会送到乡村,近距离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近年来,共组织100余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吸引5万余名求职者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次。

  开发公益岗位,实现托底安置

  很多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家庭收入普遍较低。要解决这类群体的基本收入问题,开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2019年,县共托底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45人,贫困劳动力人均年收入8100元。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政策的精准实施,为助力脱贫攻坚、参与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乡村道路保洁的公益性岗位,阿坝州还创新思路,将公益性岗位开发与全州生态脱贫有机联系。统筹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3亿元,集中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吸纳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与植树造林、森林管护、湿地管护,发挥公益性岗位助推精准脱贫和生态建设的叠加效应。截至目前,阿坝州已在生态公益性岗位上安置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阿坝人将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生生不息。刘俊良 赵泽众 赵文 谢茹君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