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立业立心智大湾大变样——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产业扶贫攻坚见闻

2019-07-02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在大别山腹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一个叫大湾的小山村发生着巨变。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考察并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

3年来,大湾村利用自身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贫。金寨县委、县政府及68万老区人民,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的重要指示为动力,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行之有效的产业脱贫新路子。 

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想把脱贫好消息告诉总书记” 

山雨将收未收,茶垅碧波荡漾。

一走进花石乡大湾村的制茶车间,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

记者在这见到了身着工装,忙着拉火炒茶的陈泽申。谈到自己顺利脱贫的事,他一脸自豪:“2017年,我主动申请摘了‘帽’,真想早点把好消息告诉总书记!”

年近七旬的陈泽申命运坎坷,中年丧子,儿媳改嫁,老伴因病去世。他独自带着小孙子,靠养羊和几亩薄田撑起了家。2016年4月24日,在陈家老院,习近平总书记与陈泽申促膝长谈,关切地问起他的全年收入。

3年过去,让陈泽申感触最深的是生活的改变:“以前吃穿都困难,现在啥都有。”2017年5月,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及宅改等政策,陈泽申从破败的土坯房搬出,住进了二层徽派小楼,开门即花园,抬头望青山,今昔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乔迁新居后,陈泽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大湾村考察的照片挂在客厅墙上。

“咱可向总书记拍着胸脯保证过,不怕年纪大,就怕志气短,躺着吃福利,这事我不干!”说这话时,他精神抖擞,中气十足。

前年,陈泽申将养的8只黑羊卖了1万多元,再加上县里出台产业奖补政策,“羊财”装进了口袋。“这还多亏养羊大户老汪。”说到这,陈泽申喜上眉梢。老汪名叫汪淤常,是村里的老党员。他不仅给陈泽申提供种羊,免费做防疫,还帮着销售。受益的不只是陈泽申,村里4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老汪这里寄养的山羊,也都拿到了分红。

不过,今年陈泽申不养羊了。现在,他是茶厂正式员工,采茶季一天工作8个多小时,每小时能赚16元。平常还能在这打扫卫生,看管厂房,收入很稳定。在村干部牵线搭桥下,陈泽申被聘为环境保洁员,每月有500元收入,一年能有6000元。当地精准扶贫项目在2014年就为陈泽申家安装了分布式的光伏发电站,每年光伏收入约3000元左右。闲不住的老陈又在山上种了天麻、黄精等中药材,收益也很可观。

2018年国庆长假,慕名来大湾村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陈泽申支起小摊卖苦菜、笋干等特产,没想到短短7天就卖得了5000多元。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老陈有了新追求:“大湾村正大力发展旅游业,我要当好村里的金牌讲解员,也要成为好政策的义务宣传员。”

“这几年有很多人都在关心我们,关心大湾村,我打心眼里感激!孙子大学毕业后也顺利找到了工作,我告诉他,一定得踏实工作,多为家乡作贡献!”陈泽申说。 

大湾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 

陈泽申的变化,反映的正是大湾村“一日千里”的发展。村里的产业布局不断完善,这让第一书记余静看在眼里,喜在心间。

2015年7月,在县中医院工作的“80后”女孩余静被选派到大湾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村里集体经济一片空白。2014年建档立卡时,大湾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20%以上。

“初来大湾,让我印象最深的细节是村民家年久失修的木门上挂着锈迹斑斑的铁锁。年复一年的贫困、沉寂与这里秀美的景色太不相称了!”余静说,每次下队走访,她都被山里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震撼。自己虽然也是农村人,但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条件。一连几个晚上,她翻来覆去想:该怎么干?要怎么扶贫?

扶贫靠产业,但不能党和政府“一头热”。做好动员,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成了余静每天的“必修课”。尽管时常碰壁,她仍隔三差五去贫困户家里跑,摸情况,说政策,算细账,根据每户实际情况,定制产业扶贫“菜单”。

“实实在在地把老百姓交代的事情办好了,生活发生变化了,收入提高了,老乡们自然就会信任你。”之前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余静,总结出了一套管用好用的工作方法,赢得了村民的支持。

如今,大湾村已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宅基地改革政策、新屋茶厂建设、光伏电站项目、畅通工程、农业综合治理开发、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十里漂流项目、精品民宿群建设等项目。立足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村里还成立了大湾村旅游发展公司,带动群众发展民宿游和农家乐。仅在去年,大湾景区旅游接待便接近30万人次。

“我们在产业上实行阶梯式增收奖补政策。农户所有农资产品只要卖到3000元以上,就给他奖补1000元。”余静说,这一方面激励了农户主动开展劳作生产,扩大种植、养殖业规模,另一方面也促使农户与帮扶干部之间积极沟通,帮扶干部帮助找销售渠道,增加农户销量及收益。

干部引路谋长远,群众致富添动力。生机勃勃的产业,砸碎了锁住百姓的“贫困链”:

近年来,大湾村按照“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长带短、以短促长”的发展思路,加快提升茶产业,积极发展生态养殖业,创新光伏扶贫模式,改革助推旅游业,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根本性转变。

翻开大湾村的“脱贫”账本,一行行数字令人振奋:2016年脱贫18户63人;2017年脱贫31户105人;2018年脱贫86户20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实现贫困村出列目标……3年来,大湾村一年一个小目标,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交出了脱贫攻坚的亮丽答卷。

站在村口,大湾村新貌一览无遗:扶贫移民安置点依河而建,家家院落白墙黛瓦,全长20多公里的水泥路结实平坦,山间开阔处太阳能发电板整齐排列,项目建设工地热火朝天……前不久,在大湾村大湾组新房安置点不远处的空地上,一片规划有110多间客房的民宿群破土动工。未来将会有更多省内外游客领略到大湾村的好风光。

“有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各部门配合制定帮扶措施,我们只要落实好就可以了。”余静说,下一步,大湾村的工作重点是牵住产业“牛鼻子”,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发展,让村民享受到源源不断的“发展红利”。 

花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司玮:“万语千言,不如蹚路带头干” 

在茶产业扶贫车间,记者见到了前来调研的花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司玮。

“3年来,大湾村利用自身优势,实施产业扶贫。村两委找准发力点,探索提出‘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发展思路,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司玮说,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中,大湾村的产业发展之路逐渐清晰,茶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支撑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两个重要引擎,做到了“凭本事吃饭”。

“万语千言,不如蹚路带头干。”更让司玮由衷赞叹的是,在村干部的帮扶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下,村民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就拿我的老朋友陈泽申来说吧。几年前,带着贫困户帽子的他思想悲观,少言寡语。如今,老陈不仅眼界开阔了,觉悟提高了,还具备了很强的主人翁意识,能自觉用行动影响左邻右舍。”在司玮看来,“比学赶超”的氛围,正激励着大湾村迈向小康不停步。

“脱贫攻坚,需要干群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装置,才能全速行驶在时代快车道上。”司玮说,“当前是花石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期,更应用好用足产业扶贫的各项政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湾3年,旧貌换新颜。小小村落的巨变正是金寨县产业脱贫攻坚生动实践的缩影。

近年来,金寨县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广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经营大户带动和贫困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扶贫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

从“扶生存”到“扶发展”,金寨胜利在望,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金寨人民步伐坚定、信心更足。(李浏清)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