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典型

扶贫路上,挥洒别样青春——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松晓虎

2019-09-23来源:中国政府网

“能参加精准扶贫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我感到十分荣幸。这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将是我日后最宝贵的记忆。”2016年的一天,刚刚成为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社局驻香格里拉市东旺乡新联村扶贫工作队员的松晓虎于驻村第一天深夜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这名微胖的藏族汉子,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一干就是3年半。直面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脱贫任务,他用心、用情、用力,在藏家山寨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用足政策 扶智助困

以往,提起东旺乡,熟悉那里的藏族同胞们都会摇头。“有山无树、有石无矿、有水无用”,这里是香格里拉市有名的极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村民贫困程度深。2016年,松晓虎刚来到新联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便被村里的景象惊呆了:村民们住的是可称之为“危房”的土坯房,垃圾遍地,卫生条件差,许多学龄孩子辍学在家……

脱贫攻坚,就是要从熟悉情况出发。面对棘手的情况,松晓虎一刻都不敢闲着,他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新联村11个村民小组203户人家走遍了。

“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关键因素。”目睹许多村民孩子无法上学,松晓虎将国家扶贫方针政策和村里实际情况相结合,决定将符合因学致贫的家庭优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19岁的吴润青,因为家里贫困辍学,只能在村委会帮忙,挣些微薄的收入。了解情况后,松晓虎多次去吴润青家中做思想工作,甚至驱车到城里,请来她的班主任共同商量对策。在松晓虎的努力下,8月24日,吴润青顺利前往云南省林业高级技工学校就读现代林业技术专业。

“感谢松书记,说通了我的家人,还帮我减免了学费。我会好好念书,回报家人和乡亲们。”吴润青在电话中一度哽咽。

为了让村里的孩子能顺利念书,松晓虎和村里其他扶贫工作队员一起进村串户做思想工作。同时,他积极联系技工院校,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辍学的孩子送回学校。几年内,有10多名孩子得到了松晓虎的帮助。

真心的付出换来了藏族群众的认可。走进新联村,提起松晓虎,藏族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并说道:“工作队 益生能布(藏语,非常感谢的意思)!” 

全力谋划 产业兴村

新联村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地理环境恶劣,耕地少。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松晓虎提出了“让无变有、让有变精、让精变成规模化”的思路。围绕生态农业,他在全村推广羊肚菌、藜麦种植,在海拔2700米以下种植羊肚菌,在海拔2600米以上种植藜麦。同时,在全村推广“东旺藏鸡”规模化养殖。

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17年,种植羊肚菌产生经济效应200多万元,养殖东旺藏鸡让每户每年增收6000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每年都能通过种养殖产业增收逾一万元。

除了发展产业,松晓虎还大力说服村民外出务工就业。他联系东旺乡人社部门,在新联村开展养殖、驾驶技能培训。为了落实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他一次次到市里、省内的务工场所讨要工资证明,为多名村民解决了实际困难。

在松晓虎的计划里,未来,新联村将以核桃、花椒、油橄榄种植为主要产业。“从实际出发,村民就近就业的需求强,发展油橄榄产业,打造油橄榄之乡的规划,能快速实现增收致富。”几年来,松晓虎已与昆明、曲靖等地多家企业建立了“两地合作、订单收购”的模式,确保了新联村的产品有平台、不愁卖。 

咬定青山 无悔青春

2019年4月,新联村摘掉了“深度贫困村”的帽子,但松晓虎的扶贫之路还未结束。当许多扶贫工作队员想着喘口气的时候,松晓虎又被调到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施根登深度贫困村,开展为期2年的精准扶贫工作。

8月,记者见到松晓虎时,他刚结束全村的入户走访没多久,裤腿和鞋子上沾满了灰。为了把村档、户档做到最好,他已连续数周驻村没回家。为了扶贫,他连续两年过年放弃正常的休假回到村里工作,但市里、乡里、村里的扶贫工作会议,他从未缺席。

“基层工作者千千万,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我是其中一份子,这让我感到很幸运。”松晓虎说。从不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到成为扶贫工作骨干,松晓虎用3年半的经历,在青春年华中写下了脱贫攻坚的生动注脚。(王宝杰 赵泽众)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