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典型

扶贫队长朱红星:“办法总比困难多”

2019-04-10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和克昌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朱红星时的情景。
  “他有活力有点子,第一次和村民见面,就让大家感觉非常亲切。”善美村老书记和克昌对人社局派到村里的这个临近不惑之年的扶贫干部印象深刻。
  2014年8月25日,云南省丽江市人社局培训中心主任朱红星被选派到该市玉龙县奉科镇善美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开展对口扶贫工作。
  多少个日子,朱红星走村入户,与村民谈心交流,努力解决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困难;多少个夜晚,他和村委班子一起商量讨论实施村庄改造、推进异地搬迁,解决困扰村民居住和出行的难题;更多的时候,他四处奔波,组织村民参加技能培训,组建村民种养合作社,探索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
  4年多的时间,从不熟悉农村基层工作到成为扶贫先进个人,一路走来,朱红星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贫在哪里 怎样帮扶
  奉科镇是玉龙县地理位置最边远、生态环境最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最薄弱的乡镇,也是玉龙县三个省级扶贫重点乡镇中脱贫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乡镇,是丽江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4年第一次来到善美村后,朱红星用了两个月时间走完了奉科镇51个村民小组。最长的一次用4天走访了13个村民小组,回到驻地才发现,鞋子已经磨破,双脚起了成片的水泡。
  “这一次的走访对我来说意义重大。看到村里的贫穷面貌,看到村民们期待的眼神,我心里感触很深。”朱红星说。
  朱红星还记得第一次到纳西族老汉和克功家里走访时的情景。
  雨中,老旧的土坯房外,一个瘦弱的女孩穿着一双长筒雨鞋,正吃力地抱着一筐青草喂羊。这一切,让朱红星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因为耕地少,又要供养两个孩子读书,和克功一家生活十分困难。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朱红星多方协调,帮助两个孩子申请了助学贷款,解决了孩子的学费难题。因为老人对旧房有很深的感情,不愿意进行危房改造,这成了村里扶贫工作的难点。
  “房子是土坯房,已经很多年了,一下雨容易垮塌,很危险。”朱红星一次次走进和克功的家,一回回真诚地沟通,40多次入户动员,终于打动了和克功的心。
  “我这个人是很固执,但朱红星比我还固执,一趟趟找我谈,我们全家都被他感动了。”和克功说。2017年新年,和克功一家搬到新房子过年,第一个电话就打给了朱红星。他们从心底感谢朱红星。
  和克功一家的境况,给朱红星很大触动。
  “这些村民都是那么朴实善良,他们生活的窘境,让我意识到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朱红星决定要找到“穷”根,对症施策。
  善美村是奉科镇最大的村,生活环境恶劣,地质自然灾害面大,是全镇比较典型的贫困村。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村民们能种植的农作物十分有限。由于缺乏技能,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也不高,遗传、突发等重大疾病更是让一些家庭陷入困境。
  找到穷因,朱红星迅速展开工作,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对全村的102户建档立卡家庭入户走访,通过与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多次面对面座谈,真实了解村情民意;与村委班子反复研究、详细制订扶贫计划,铺建村路、修缮房屋,改变村容村貌;筹建青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收入来源。同时,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困户给予一对一帮扶。
  情牵扶贫 温暖常在
  朱红星点滴的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17年3月,丽江市人社局考虑朱红星已驻村两年,打算另派工作队员到村。彼时,玉龙县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处在关键时期,奉科镇党委、政府和善美村村委会以及村民多次要求,希望朱红星能继续留在工作队担任队长。
  “镇上、村里和村民们都要求我留在这里,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朱红星说。
  由于对村情较为了解,朱红星主动承担起了最偏远的丰水一、二组两个自然村的帮扶工作,同时负责一、二组的督导任务。
  老支书和克昌说,朱红星经常从善美村委会出发徒步行走4个多小时到达丰水一组,在村里完成走访工作后匆匆吃个饭再走1个多小时到达丰水二组,开会,走访,督促完工作后又要乘船到达一江之隔的拉伯才能坐车回家,往返一趟就是1天,大约33公里的山路,回到驻村点都是晚上10点以后了。
  朱红星说,扶贫工作难度比想象中的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能让扶贫计划中的具体内容逐一“落地”,朱红星和村民同吃同住,挨家逐户了解需求。多少回,朱红星奔波于县、镇、村庄之间,只为能给村民多争取些帮扶资金;多少次,朱红星辗转于政府部门、村委会、合作社之中,协调解决相关事项。每当听到有新的扶贫支持政策,朱红星总是第一时间想方设法去争取,为的是最大限度帮村民解决难题。
  “朱队长在村小组之间往返走的路,比我们走的还要多!”
  “朱队长是真心实意地帮助我们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村民的话,朴实!真诚!
  “朱队长对扶贫工作充满热情,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他工作起来非常投入,但熬久了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常常和朱红星一起工作的村支部副书记王东说。
  点滴记心间。4年多来,为做好扶贫工作,朱红星卖掉了自家的轿车,换了一辆适合农村道路使用的面包车;为了扶贫,他曾连续驻村1个半月不回家,就是要把村档、户档做到最好;为了扶贫,他连续两年缺席了单位安排的体检,却从来没有缺席迟到过一次市里、县里、镇里的扶贫工作会议……
  真心付出换来百姓认可,“大伯”“兄弟”是百姓对朱红星的称呼。
  告别过去 迎向未来
  如今的善美村,满山的青花椒、黄果、橙子,长势喜人,农户在汗水和劳动中体会着幸福。
  “现在最偏远村组的村民,收入已经是最高了!”朱红星欣慰地说。
  这样的结果,来自于科学的谋划和精准的推进。
  针对善美村存在的经济结构单一、无集体收入、思想保守、发展思路不清等问题,朱红星与村“三委”班子成员多次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制定了《善美青花椒产业发展规划》,把青花椒种植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点项目,并且在原有的花椒、核桃等零星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按照“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依靠种养殖特色产业持续脱贫”的思路,逐步建设成以青花椒、油橄榄、软籽石榴产业为主,畜牧、药材等跟进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发展格局,组织帮助善美村培育油橄榄1460亩,花椒720亩、软籽石榴200亩、黄果120亩等。
  入户走访中,朱红星得知黄果树普遍患上了介壳虫病,农户用当地多种农药还是没办法解决。他主动联系丽江市人社局,以最短时间请来了市里的园艺专家现场会诊,提出了最佳灭虫方案。
  “对于村民的种植增收,朱队长一直十分挂念。每年的青花椒采摘季节,他总是给我们致富带头人打电话询问花椒收购价,他的付出让我们非常感动。”善美村丰水二组组长陈建国说。
  这样的真诚付出,带给村民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让大家重新燃起走向富裕生活的希望。
  奉科镇善美村村委会所辖13个村民小组绝大多数是纳西族,居住地由于缺水、少路,受到发展制约。但纳西族历来重视教育,全村大学生户均比例在全县也是位列前茅。
  扶贫先扶智。几年来,朱红星通过走访深深体会到贫困家庭供孩子读书的艰辛。
  “改变贫困家庭未来的命运,教育是关键。在102户建档立卡户中就有70%是双学户,即双大学、一大学一高中、双高中等。孩子们只要顺利读完书,走上就业岗位,就能带动全家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朱红星说,他协调丽江市人社局,在市县人社局职工的共同帮助下选出最困难的11个学生作为长期帮扶对象,给予每个学生每月500元的帮扶。
  为了一个因思想情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他多次利用回城休息的时间,跑到学校去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商量对策,直至把这个孩子送到职业技术学校;为了一群建档立卡户的孩子能得到教育帮扶,他和队员一起加班开证明、赶夜路,第二天一早,把所有在读建档立卡户学生急需的证明材料送到4所不同的学校。
  4年多来,朱红星心系扶贫,将自身的智慧转化为改变农村贫穷面貌的能量,给贫困村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启迪。4年多来,朱红星情牵村民,将源自内心的真诚化作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让这片美丽而淳朴的土地重新焕发馨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驻村扶贫以来,朱红星每年考核都是优秀,2016年被玉龙县评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丽江市评为扶贫先进个人,2018年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为“云南省脱贫攻坚奖扶贫先进个人”。(王宝杰 李清 刘娟)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