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织就青春梦 ——记德州恒丰纺织有限公司细纱挡车工、高级技师王晓菲
发布日期:2019-02-01                               打印本页
  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的“85后”王晓菲格外引人注目。这件蓝色的工作服,代表着她的工作岗位——细纱挡车工,也代表着新时代工匠勤于学习、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激情与执着。
  纺织工是一个平凡枯燥的技术岗位,王晓菲却在这普通的岗位上坚持了15年,从一名普通的纺纱女工成长为全国纺织行业的技能带头人。她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于近日获得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 

  

  从平凡的岗位脱颖而出  
  2003年,王晓菲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东德州纺织公司。走进细纱车间看到的那一幕,令她难以忘怀:“吱吱呀呀”不停休的纺织机,工人们的手指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上操作,脸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
  细纱车间是纺织厂劳动强度最大的车间,一年四季都得保持在30度以上的高温运转,特别是每年7-9月高温高湿季节,每日重复同样的工作,没多少天王晓菲全身就起满了痱子。环境的严苛、操作技术的高要求让不少人退缩了。42名男女学员同王晓菲一块被分配到细纱车间,没多会就有很多人提交了辞职信,她也一度打起了“退堂鼓”。
  “父亲坚定了我在岗位上干下去的决心。”王晓菲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她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特别支持她的工作。每天下班到家,父亲都给她讲劳动模范郝建秀的成长故事,播放纪录片,告诉她郝建秀是如何成长、总结自己的操作方法的。
  “看到他们熟练的操作动作,真的像弹钢琴的动作一样美。这让我意识到,虽然细纱工这个岗位平凡,我们也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王晓菲说。
  郝建秀、段月英、殷红、任英等老纺织人,成为了王晓菲的榜样。有了梦想,工作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枯燥的练兵也不再乏味难耐。通过勤学苦练,王晓菲在点滴积累中获得极大提升。凭借着熟练的技能,2008年,她代表企业参加全国棉纺行业职业技能细纱工竞赛,获得冠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肯下苦功夫、善啃“硬骨头”,熟悉王晓菲的人都这样评价她。凭借勤学苦练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王晓菲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了真正的“纺织状元”。 

  

  勇于创新攀登技术高峰  
  “要干就要干最好。工作中不能满足于干了什么,还要不断钻研。”在交谈中,王晓菲总把“精益求精”挂在嘴边。她不仅实际操作能力精湛,还不断学习钻研,摸索出很多创新性的操作方法,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
  作为纺织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企业经常引进新的细纱机设备以及纱线品种,随之更新的操作手法没有先例可循,只能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凭借多年的操作经验,王晓菲从挡车工的角度寻找突破点,总能破解难题。
  一种新型产品在投产初期,纱线断头一直居高不下,开车效率仅为50%至60%。通过对紧密装置结构的研究,王晓菲创造出“紧密纺斜接头操作法”,使开车效率提高至95%,每班用工由11人减至5人。
  细纱改品种过程中,原来必须停车更换配件。为了提高效率,她创造了“改纺不停台操作法”,实现开车状态下,边换纱线边接头,改变了“凡改纺必停台”的老传统,可增加改纺机台产量的2%。
  现在,细纱车间共有200多台纺纱机。机器24小时不停车,时常会出现缠堵挂、飞花等不可避免的问题,凭借过硬的技术,王晓菲多次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机器照常运转。即使是最难看的“老虎机台”,王晓菲也能把它 “收拾”得服服帖帖。
  2015年,企业成立了山东省植物染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院,随着生产技能的不断精进,王晓菲又多了一项任务:纺织产品的新品种开发。
  新产品从实验到落地,可纺性、集聚效果、断头率等都是测试的重要指标。王晓菲和她的团队成员们不断大胆创新、反复试验,得出最理想的答案。她提出用赛络紧密纺工艺来做试验,可纺性得到极大提高;通过研究改进方法,染色纤维毛羽改善了0.3个百分点,条干不均率降低了0.2个百分点;在她的坚持下,挡车工开始用车头激光灯来帮助发现断头,这让新产品的瞬时断头率降低到正常值,挡车中的巡回减少了50%......
  “做实验与生产创新相似,必须保持足够耐心,遇到挫折不气馁,不退缩,正确的改进方法一定会到来。”在谈到产品研发时,王晓菲说。几年间,由她带头研发的“军用服饰纱线”和“森林氧吧纱线”获得国家专利。 

  

  悉心授艺弘扬工匠精神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一批批新人陆续进入企业,王晓菲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任务,不断将自己的技能绝活倾囊传授给徒弟和新工。
  徒弟们初到岗位的稚嫩模样,让王晓菲不由得想起了十几年前的她。由于管纱在锭子上运转时转速非常快,如果动作方法不对,在纱线接头时很容易把右手中指槽勾破,拔管时也特别容易磨出血泡。“看着他们因为操作不当受伤,我的心和他们的伤口一样,真是钻心的疼。”王晓菲说,为了让新学员最短时间内上手,她根据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适应能力。在她的努力下,新工试用期由原来3个月缩短到1个月,缓解了车间用工紧缺的问题,减少了因操作不良造成的线疵。
  “师傅对我们说,成功没有捷径,奋斗的时候不要选择安逸。同样的动作只要做上千遍、上万遍,总能熟练掌握。”李瑞瑞是一名“90后”学员,2014年正式入厂后成为了王晓菲的徒弟。在王晓菲的激励下,他没有放弃练兵,始终坚持在一线岗位,在第一、第二届全市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中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截至目前,王晓菲已培训新工1000余人次,带出优秀学员15人。公司创立了王晓菲技师工作站,制定了技能培训规划,更系统更科学地培训技能人才。
  “能呆在一线岗位上,工作踏实、肯吃苦的年青人,都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王晓菲坦言,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需要弘扬和传承。在带徒弟时,她把从自己进厂老师对她的教诲、影响,和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都教给了他们。“年青人现在吃苦努力,是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