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贴心局长”——记云南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
发布日期:2019-01-29                               打印本页
  群山深处,寂寥小村,爬着山坡走访村民,陈家顺面不改色,气不大喘,电话接连不断——
  有咨询的。“陈局长,我受了工伤,先找哪里办?”
  有求援的。“陈局长,我们企业需要人,请给推荐几个当地的劳务中介。”
  有洽谈的。“我们想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明天您在办公室吗?”
  陈家顺一一详答,话语爽朗。他还是那个陈家顺!
  因为到工厂“卧底”,帮农民工了解工作环境,2012年,陈家顺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意外成名,陈家顺一如既往地淡定。他继续扎在农民工中间,披荆斩棘,贴心服务,推动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群众“挣票子、换脑子、闯路子”,用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本色。

  “卧底”——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2007年,陈家顺来到浙江义乌,当起了曲靖市沾益县(现沾益区)劳务工作站站长。领导与陈家顺谈话,“往长三角劳务输出的担子,你要扛起来。”
  曲靖,山高、坡陡、谷深、民穷。2004年,沾益县决定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开始向外省市输送农民工。这一年,当过9年中小学校长的陈家顺,调入沾益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做起农民工工作。
  组织的决定,陈家顺“无条件服从”。一家三口的其乐融融被打破,爱人对他不商量就答应有点恼。出发那天早上,夫妻俩一块出门,陈家顺赔笑:“媳妇,送送我嘛。”“不送!”两个人各自往不同的方向出发。
  领导信任他,给他压担子,陈家顺懂。但到了过一座桥就换一种方言的义乌,情况比想象的要难。
  前脚刚落地,后脚就来了个下马威。他带来的300多名名农民工进了厂后,发现工作时间和待遇,与此前乡镇干部动员时宣传的不一样。
  陈家顺火急火燎赶到厂里,农民工哗地围上来。有人恶言相向,“政府和黑心老板一块骗人”。还有人揪住了陈家顺衣领,要揍他。他成了乡亲的“出气筒”。
  憋屈,那几天半夜陈家顺醒来就睡不着了。思来想去,他做了个决定:去当农民工,摸摸用工环境!“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他的理由很简单。
  “卧底”的事,此后经媒体报道,广为人们所知——
  他在义乌一家饰品厂当过组装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头几天陈家顺累得手麻脚肿,吃饭时,拿筷子都费劲。1个月下来,他发现企业比较可靠,介绍了30名老乡进去工作。
  他摘掉眼镜,应聘成了一个养殖场的“猪倌”。清扫病猪栏,气味难闻,开始几天他都吃不下饭。“潜伏”了1个月,他感觉养殖场适合年龄大、没文化的乡亲,于是介绍了10多人进去。
  从2007年到2010年,陈家顺先后5次“应聘”到浙江义乌和江苏扬州的企业,当过串珠工人、仓库保管员、装卸工,酸甜苦辣尝了个遍,也给乡亲们找到了路。
  回顾过往,陈家顺回答的坦诚,当时是被逼出来的。自己也是个凡人,因为孩子小、老人岁数大、爱人身体也不好,曾3次打报告要从义乌回去。
  但3次都没有获批。领导担心,陈家顺走了,“建好的台子就塌了”。这也不影响他的心情,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最后,组织上把他的爱人从老家给调到义乌,成了他手下的兵。
  李凤仙深知,陈家顺就是这样的脾性,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当年俩人认识后,陈家顺找人说媒,让媒人捎的话非常“霸道”: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罢,别给模棱两可的话。结果,第二周俩人就订了婚。
  义乌工作站,加陈家顺常年也就两三个人。除了“卧底”,日常的事也操不完心。他培养农民工信息员,手机24小时开着,沟通民工,开拓企业,本该活越干越少,他却越干越多。
  企业找他。
  十几名沾益籍员工全都找不着人了,企业求助陈家顺。寻摸半天,陈家顺在一个饭馆找到了正吃饭的“失踪者”。原来,厂里食堂做了胡萝卜,大家觉得屈辱,“在沾益乡下胡萝卜是用来喂猪的,并且,工资有点低。”
  陈家顺苦口婆心,胡萝卜有营养,城里人当宝贝。工资可以协商,但不能用过激的办法。农民工高兴地回到岗位。
  农民工也找他。
  患有腿疾的乡亲慕名而来,也想找份工作。陈家顺和同事挨个问企业,最后成功找到了一个缠线缆的工作,“可以坐着挣钱”。
  在义乌几年,他共推荐安置了8000多乡亲到义乌及周边工作,农民工返乡率由最初的70%,降到5%以下。2012年,陈家顺荣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维权——
  “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有想不出办法的人”  
  2014年3月,陈家担任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兼市劳务产业办副主任。干好日常工作之外,他决定出去搞巡回维权。
  有人戏言,宁上一次战场,不接一次上访。烫手的维权,躲还来不及,还要主动揽?
  陈家顺不怕难。他生在农村,又多年带着大家在外打工,深知百姓出现欠薪、工伤后取证解决时的无助。
  借助于农民工信息员,他能及时掌握相关线索。简单的事,他指导着农民工找当地部门解决。对于“疑难杂症”,他带着人亲自上。
  入职仅4天,年轻的农民工顾坤在沿海某市一家建材厂,不幸触电身亡。合同没来得及签,社保也还没有办。
  更棘手的是,这家小企业经营困难,房产、设备都已抵押给银行。平时不错的老板,破罐子破摔,“逼倒了厂子也没钱赔,起诉吧,我去坐牢。” 
  顾坤老家过去了十多口人,堵在厂门口,哭天喊地。
  陈家顺约企业负责人谈,老板避而不见。陈家顺动之以理,我们来不是捣乱的,是来帮着解决难题的。
  第一天,赔偿数没谈拢。第二天,企业说一次性赔偿做不到。第三天,谈到夜里两点,企业答应按相关标准赔偿90万元,双方同意分期支付赔偿款。
  老板是个高大的汉子,当场眼圈泛红,抽抽搭搭,“陈局长你帮了农民工,也救了我的企业,请放心,我一定会兑现支付的承诺。”
  2016年12月,当最后一笔钱支付完,这个老板给远在曲靖的陈家顺打了个电话,“你是个好人、好干部!”顾坤的家人坚持给陈家顺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了他们想了好久的话,“千里之外伸援手,人民公仆显真情”。
  从2014年至2016年,陈家顺每年都带人外出维权两次,每次都出行近一个月。到外地人生地不熟,他和同事往往先从114查起,找企业电话。多方找工友帮查找证据,协调当地部门介入。有时还面临着人身安全的风险。
  沾益籍农民工冯水娥、丁冬花在沿海一家服装厂打工3个月辞职,企业扣着一部分工资不给。陈家顺到了厂里,企业负责人恐吓他,“我叫你走不出厂子的大门!”
  陈家顺据理力争,坚持讲道理:“这是他们的血汗钱,是他们该得的。”最后厂方一分不少地付了被扣发的工资。
  他也怕过。有次为了找证据,他们兜兜转转,混进了当事企业。最后被发现了,一帮人拿着棍棒撵他们。陈家顺和同事赶紧往外跑,所幸没有发生意外。
  更多时候,农民工追着他跑。他经常帮着解决完问题,连口水都不喝就赶往下一站。在福建宁德市,获得帮助的农民工要塞钱给他,被他严词拒绝了。民工追着车跑了好一段,冲他喊:你是个好人,一定能活一百岁!
  “人社干部,干的就解决民生的事。”陈家顺说,尽管每做一件事都在受煎熬,但解决完是很轻松、踏实、喜悦的。
  搞巡回维权,走过的地方,绝大部分都很支持他。但也有个别地方政府部门脸上挂不住,劝他,你们搜集证据阻力大,还是交给我们来处理。
  陈家顺觉着有理。于是,他联合6个曲靖籍民工较为集中的地方,签协议,建起异地维权网络。这些年来,他自己以及利用维权网络,协调处理劳资纠纷300多起,为民工挽回损失2000余万元。

  富民——
  “送出的是劳动力,引回的是生产力”  
  陈家顺形容自己,脸皮厚,嗓门大。不适合当官,只适合干事。他认为对的事,一定会坚持下去。
  “动员转移一人,稳定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户”,劳务输出,是贫困群众脱贫的一条可行的路子。这几年,曲靖出去的人不少了,有人说,没必要往外输送人了。
  对这话,陈家顺不赞同。他认为,输送只是过程,不是目的。目的还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让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水平上去,送出的是劳动力,引回的是生产力,最终促进地方发展。
  他坚持政府推动。每年正月初八,在市火车站广场上,他都要搞盛大的欢送仪式。他详细给讲外出常识,并叫来记者,使劲宣传。“政府不推动,劳务输出难上规模,成气候也会慢好多年。”
  这几年,他也着力推动发展劳务中介和劳务经纪人,用市场力量去干事。
  20多岁的小伙安文龙,高大帅气。2010年,他在陈家顺的组织下,去沿海打工,成长为企业的高管,也做起了信息员。
  前两年春节回乡,企业让他帮着招一些人。他说给陈家顺听,陈家顺很高兴,指点他做劳务经纪人,带着更多人出去挣钱。
  陈家顺推动,安文龙等200人参加了劳务经纪人人培训。有相关的会,陈家顺还把他们叫来,和区县做就业的同志认识,方便下村动员。他推动中介、农民工、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化解组织风险。以奖代补,调动中介和劳务经纪人积极性。
  同事看得真切,这是个麻烦事,每次给中介和劳务经纪人发补贴,都要核一堆堆劳动合同和车票,工作量特别大不说,涉及到资金,还有风险。“但陈家顺不怕,他是真想干事!”
  现在,安文龙共带出了当地1400多人外出务工。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劳务中介做得有声有色。目前,曲靖处于转移就业状态的农村劳动力已达164万余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1%。
  因家庭等情况无法出去务工的人,陈家顺也挂念着,他不断想招。这几年,在往外送的同时,他搞起了“劳务引商”,让百姓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在家也能养起家”。
  他自身就是个金字招牌。
  2015年,江苏南通大地电器公司招聘负责人找到了他,想让他在当地帮着招些人。
  了解到这家公司主要生产汽车电线束总成,没有环境污染,陈家顺自己架个“梯子”上:“要人可以满足,不过,能否在我们这设一个分公司。”“脸皮厚,吃得够”,陈家顺自嘲。
  企业答应马上就来考察。陈家顺却作了难:既要有人力,成本还要不高于南通,去哪里找场地?
  陈家顺急得在全市到处转,最后和曲靖应用技术学校达成了意向。
  然而,部分教职工却不乐意。占用了学校的实训楼,给不给钱?自己的教学场地还剩多少?
  陈家顺“移花接木”:协调企业在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省下的钱补贴给学校。他看得远,一定要促成校企合作,“这里很多学生连流水线都没见过。”
  成立3年后,2018年曲靖大地电气有限公司大地产值达到5600万元,用工156人,不少是曲靖应用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带动了学校相关专业大步向前发展。
  这几年,他引入3家企业落户曲靖,还积极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建立了针织厂、汽修厂、传媒公司。他把功劳归为大家的努力,见到区县负责就业的同志,他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我又不管他们的‘帽子’,他们能使劲干这事,不易啊!”
  当一个人能够不断超越、始终孜孜以求时,必然有一簇理想的火在心中燃烧!

  关爱——
  “农民工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  
  农民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哪怕不是分内之责,陈家顺也要管。
  多年前,在义乌打工的农民工小杨,和女朋友分手了,受到刺激,精神变得恍惚。
  企业怕担事,算清工资让他回家,却没人愿意护送。陈家顺揽了过来。
  深夜,在贵阳转车,陈家顺背着大包小包在后,小杨在前。一晃眼,小杨跑了。陈家顺找到天亮,才在火车站旁的巷子里找到人,把他送回了家。
  陈家顺的手机号,很多人都知道。
  那年,厂里要求农民工徐树荣正月初八返岗,但他没买着票。陈家顺初三接到电话,初六,就把票送到他手上。
  徐树荣开始以为是“当官的有办法”,事后,他为这念头自责不已。原来,正月初四凌晨5点,陈家顺就叫上爱人,拖着女儿,去排队买票。但等了4个多小时到跟前,却没票了。第二天,他们一家三口凌晨又去排队才买到。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李凤仙理解了陈家顺常说的这句话:“我们的工作就是给农民工解决各种难题,这是做好事。为了他们牺牲个人的生活,也是值得的。”
  农民工直呼其名,叫他“陈家顺”,别人听着扎耳朵,他听着美。
  “陈家顺,我上厕所,被关在里面,出不来了!”在义乌时,一个刚到化妆品厂打工的农民工,打电话给陈家顺。陈家顺立即跟厂家联系,原来是厕所的门闩坏了。
  桩桩件件,关系到背井离乡的农民工打工生活的质量,陈家顺毫无怨言地客串“保姆”的角色。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也想管,因为那决定着外出人员能否安心工作。
  沾益区白沙坡和会泽县糯租两个村,陈家顺去了十几次。他在两个村搞试点,发动各方捐助,给空巢老人送手机,设服务联络员,组织体检,拍合家照,送温暖。给留守儿童配备“亲情妈妈”,开展亲情通话、亲情视频,进行心理辅导。
  白沙坡小学学生陈梦逍第一次跟父母视频时,看到父亲腿受伤了,裹着绷带。懂事的陈梦逍哭着:“爸爸,你不要太辛苦,在外面要注意安全啊……”周围的人眼泪扑簌簌地掉。
  同事评价陈家顺,人正,有感染力,很容易进到心里。
  和陈家顺一起出差,曲靖市纪委驻市人社局纪检组长李淑风听到陈家顺接电话。“他教过的一个学生的爱人因工伤去世了,陈家顺帮着咨询了工伤保险科,最后说,节哀顺变,过阵子我去看你。这个学生可是20年没有跟陈家顺联系啊!”
  爱人评价陈家顺,无趣,但是有情。
  当年调到义乌的第一天,已是凌晨,下了火车只睡了3个小时,她就被陈家顺叫起来接到站的农民工。多年来,李凤仙跟着他四处奔波,没少受累,但陈家顺不许她抱怨,“开心地干工作,和带着情绪干是两回事!”
  2012年,李凤仙生日那天,在北京接受完表彰的陈家顺,没有停留就往家里赶,到家已晚上10点多了。“他说,你生日我肯定要赶回来!”虽然没有带生日礼物,李凤仙知道,那是耿直的陈家顺最浪漫的表达,“那刻特别知足!” 
  农民工评价陈家顺,他就像《大江大河》里累不死的宋运辉,永远那么有激情,有干劲。
  可不是吗?每到新年,陈家顺都要翻山越岭走访村民了解务工情况,不知道他身份的,完全看不出他是个干部。特别是那神态,步幅大,声音响,坐在火塘边,和村民聊得非常起劲,有时还比手画脚,活脱脱就是来串门的农民,和乡亲们像得很,也亲得很。(孙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