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网站无障碍
当前位置:首页 > 典型事迹
北京:强化三项建设 提升调解效能 筑牢劳动人事争议化解“第一道防线”
来源:北京市人社局
发布日期:2022-07-18
  近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注重从源头入手,积极推动调解组织建设组建专业化人员队伍,完善调解制度机制,充分发挥调解化解争议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将劳动人事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强化调解网络建设,构建专业性调解体系。积极推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将调解纳入街乡职能职责,实现街乡调解组织全覆盖,推动调解组织向园区、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延伸。以打造金牌调解组织活动为契机,强化基层调解组织制度机制、基础保障、专业素质及专业能力建设,培育选树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金牌调解组织,其中5家获评国家“2021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目前,全市已形成以仲裁院为主导,以工会、街镇、行业协会、园区调解组织为依托,以企事业单位、社区调解组织为基础的三层网格化调解工作体系。

      强化调解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纠纷化解能力。指导各区采取调剂事业编、开发公益岗等方式配备专职调解员,协调财政部门出台调解补贴政策,通过“一案一补”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街乡调解,组建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调解员队伍。编制《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指导手册》《调解工作指南》,梳理工作流程,统一文书格式,为调解员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指引。重视调解员能力素质提升,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强化仲裁员与调解组织“一对一”包片指导,调解员化解争议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以来,全市各基层调解组织已成功化解争议6万余件。

      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构建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会同多部门联合出台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处理意见,健全责任明确、协调有序、联动高效、处置及时的多元处理机制。完善调裁衔接机制,积极开展引导调解和委托调解,引导争议进入基层调解组织进行化解。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与市高院联合出台加快推进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规范诉调对接工作流程,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强化联合约谈机制,针对辖区企业经济性裁员等重大集体争议,仲裁机构、属地调解组织、工会等多部门共同约谈企业负责人,指导企业制定人员安置方案,引导争议妥善化解。

    不忘初心勇担当  调解联动促和谐

    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北京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办公地点设在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多年来立足调解、守正创新,主动防范风险,及时化解争议,为促进首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坚持加强联动及时调解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引导调解的案件以及全市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不断完善仲裁+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完善流程设计,打造专业化调解员队伍,开发调解案件管理系统,加强调解工作理论成果研究与运用适应疫情防控要求推出云咨询”“云调解助力复工复产二是坚持维权向前一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及时化解劳动争议,努力拓宽服务领域,为促进首都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行业优势 助力劳动争议高效化解

    朝阳区饮食服务旅店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朝阳区饮食服务旅店行业协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注重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服务,助力首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一是先行调解。主动对接区仲裁院,对涉及餐饮、旅店行业的劳动争议,先行引导至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通过调解员为双方梳理争议焦点、释法析理,最大限度促成双方达成和解。特别是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委员会针对劳动争议向用工企业提出改进建议,达到调解一案,规范一片的效果。二是辅助立案。调解不成的,调解委员会将指导当事人现场填写仲裁申请书并告知仲裁立案所需提交的材料,为当事人申请仲裁提供了便利。三是人才搭桥。协会注意收集会员企业的用工需求,在调解委员会服务的申请人中,挑选合适的人员推荐给会员企业,为劳动者和企业牵线搭桥,得到劳动关系双方普遍认可。

    工作多元多样 服务用情用心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近年来,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坚持多元处理机制,提升防范化解工作能力,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化解劳动人事争议。一是组建多元调解队伍。调解中心吸纳地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工会、妇联、司法等单位负责人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区域知名律师大学教授陆续加入调解员队伍,为构建辖区和谐劳动关系保驾护航。二是用情用心开展服务。调解中心不断加大与区仲裁院的协调联动力度,借助国家互联网+调解平台,发挥区仲裁委派出庭阵地作用,为当事人提供案件受理、调解、开庭、裁决、送达就近就地办理的一站式服务,努力减少辖区企业及劳动者维权时间成本,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织密调解组织网络  就近就地化解争议

    通州区漷县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通州区漷县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强化调解组织网络建设,加大部门联动配合,完善工作制度机制,努力实现协商不出厂、调解不出村、争议不出镇。一是推动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在全镇61个行政村、3个社区以及重点企业普遍建立调解工作室(站),积极开展争议预防化解工作。2021年,成功调解54件,涉及金额368万元,维护了236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形成联动调解格局。与工会、司法、妇联、企联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监督集体合同履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大配合,形成了预防化解工作合力。三是完善调解制度机制。健全劳动关系矛盾信息排查和预警、企业内部自主协商、劳动争议多方化解、群体性争议应急处理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调解《工作流程》《行为规范》《文明礼仪规范》等工作制度,切实提高调解工作质效,保障调解工作有序规范高效开展。

    创新工作方法  维护“回天地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

  昌平区龙泽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创新预防调解工作方法,努力消除劳动关系领域内的矛盾和纠纷,有效维护了回天地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一是宣传+预警齐发力,消除争议产生机会和土壤。创造人文调解氛围,按月编纂调解中心大事记,发布月刊20余篇。联合司法所、工会等多部门定期到企业和建筑工地开展法律政策宣传,发放材料3000余份、开展活动80余场。建立预警调处机制,将“12345”案件办理纳入劳动争议监控体系,对有代表性的信访案件跟踪办理,及时消除争议隐患。二是以“136工作法为抓手,提升调解工作质效。“1”是以自愿平等为前提;“3”是以合情合理合法为原则;“6”是实行6种调解方法。通过“136调解工作法,化解复杂劳动争议案件60余起,涉及人数581人次,涉及金额593万余元,用心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大环境,切实维护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