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就业成就辉煌
发布日期:2012-10-29                               打印本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大之后,就业成为宏观调控4大指标之一;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业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 “十二五”规划中,就业优先成为重要战略。10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并不断调整完善。10年来我国就业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未来将会沿着什么样的路径前行?日前,记者采访了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

十年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就业为民生之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请您谈谈近10年来尤其是人社部组建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

信长星: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确立了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人社部组建以来,部党组带领全系统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促进就业作为第一位工作和首要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定。

10年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就业格局的视角看,不论是就业规模,还是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素质结构,或是就业的所有制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2002年至2011年,城镇就业规模增加了11791万人,年均1170多万人。10年间,第一产业就业占比先是在2003年稳定下降到50%以内,接着又在2008年下降到40%以内,去年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又首次超过了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4.8:29.5:35.7。这些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温家宝总理在今年7月举行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讲话中,将就业工作的成就概括为5个方面:努力保持了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和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妥善解决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稳步推进数以亿计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有效化解新一轮青年就业高峰的压力;成功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严重冲击。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的就业格局,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就源自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优越性

记者:近年来,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成功应对了重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挑战,您觉得确保我们工作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信长星:温总理在就业创业表彰大会的讲话中对就业工作的经验作过全面概括,将其归纳为4个方面:坚持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责任相结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发展;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4个方面的基本经验来自于10年的实践,是对就业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记者: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您觉得在就业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确保工作取得更大胜利的制度性原因是什么?

信长星:过去10年,是我国就业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从2002年中央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初步确立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到2005年根据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这套政策进行调整、扩展和充实,到2007年颁布 《就业促进法》,再到2008年以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形成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10年间,就业制度发生深刻变革。其主要标志是:确立了就业优先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健全了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这些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制度变革,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与时俱进地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就业发展路子。这是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障。

当前促进充分就业任务繁重

记者:今年来我国经济运行比较困难,请问当前我国就业的走势如何?

信长星: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1月-9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4万人,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从地区看,东部一些省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中部和西部增幅高于去年同期。从行业情况看,制造业用人需求在下降,但是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用人需求在上升。从对企业的抽样调查情况看,企业用工规模保持稳定,没有出现普遍性的规模裁员现象。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看,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稳步增长,六七月份返乡农民工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是增幅不大。根据对20个省的调查,没有出现农民工大规模返乡的现象。

但值得高度关注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就业的影响也已在局部区域逐步有所显现。这表现在城镇新增就业增幅从四五月份以来逐月下降,尤其是东部地区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从100多个人力资源市场监测情况看,用工需求也在下降。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者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长期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问题的复杂性表现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叠加、城镇就业压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交织。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的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今后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记者:面对 “十二五”期间仍然严峻的就业局势,我部下一步将如何继续促进就业工作?

信长星: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各种有利条件,以坚定信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确立了就业优先战略,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根本保证;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没有变,为解决好就业问题提供了强劲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氛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政策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人力资源结构逐步改善,劳动者素质在不断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按照中央的部署,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深入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的需要,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政府公共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促进就业的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十二五”就业专项规划的落实。

二是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贸易、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培训、社会保障及其他社会政策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力。 

三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继续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发就业新领域。推动落实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稳定就业岗位。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培训,完善创业服务,大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四是着力促进重点人群就业。继续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领域,支持和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切实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

五是强化就业服务。加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健全覆盖全国的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加快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建设,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各类劳动者平等就业。

六是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加强职业培训制度和能力建设,统筹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快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