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并非任性 前行不忘初心
———记从北京大学走进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周浩
发布日期:2015-02-16                               打印本页

                             

“虽然学的是理工科,但我应该算是一个很文艺的青年。”日前,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会议室里,周浩同记者的对话是从小说《挪威的森林》开始的。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就像村上春树在书中的那句话一样,周浩说,自己非常清楚现在的选择。

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就读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数控专业的消息见诸报端后,引发了热议。而他除了接听过几个亲友和同学的电话询问外,几乎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

面对眼前这个一身橘红色工装、下巴上还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年轻人,面对这个刚刚夺得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冠军的选手, 记者感觉到, 他绝非一些媒体描述的那般简单。 他对学业、 名利、 权势很疏离, 但对理想、 志向、追求却很执著。
  有违初衷的选择

“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理想的大学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浩告诉记者,走进北京大学并非自己的初衷。

“北京大学当然是好学校。她永远是我的母校,我永远尊敬她。离开是因为我不适合那个专业。”周浩说,大家不应该就自己退学这一件事情随意非议北大, 在北大学到的学习方法、做人处事态度,是让自己获益一生的财富。

“那一年,我高考总分660多,名列青海省理科第5名。”周浩说,老师和父母都劝说他报考北大,因而尽管从小就喜欢拆装机械,想进北航,但因为当时年纪小,缺乏判断能力,他最终听从了长辈的安排,填报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妥协后的周浩,也曾试图改变自己。大一上学期,他努力地记笔记,认真地听课,但仍感觉自己的人生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学过的每一门专业课,都像书中的留白,在脑海中空空如也。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浩的这种感觉愈加强烈,生命科学这门专业看来真的不适合自己。
  总会一次次不自觉地望向远方,总会对远方的道路充满憧憬,尽管忽隐忽现, 充满迷茫,尽管有时孤独,有时无奈。小说《挪威的森林》中的这段话,让周浩学会了勇敢地面对和改变。

纵使漂泊,也要勇敢地实现一次自我救赎。大二那一年,周浩说服了父母,选择休学到深圳打工。
  解开心灵的枷锁
  那是一段抹不去的记忆。休学那段时间,周浩在深圳当过电话接线员、销售员,还做过流水线工人。和工友们吃住在一起的日子,让周浩感受到人间的冷暖,体会到底层技术工人的艰难。

在车间,人们并不会因为他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就尊敬他,唯一能征服大家赢得尊重的,就是在某一技术环节或者操作环节攻下难关,干得漂亮:“当别人都搞不定,而唯独我能搞定的时候,我很享受工友们拍着我的肩膀说,你真行。”

回到北大,周浩找到院里的领导,提出了退学的想法。2011年的那个冬天,周浩打了一辆出租车,径直奔向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你真的是从北京大学退学的?”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招生办公室里,招生老师一边惊讶地询问周浩,一边给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打电话,“周浩是从你们学校退学的吗?没犯过什么事儿吧?”

当周浩来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院长童华强的面前时,童华强问他:“你想学什么专业?”

“我想学数控。” 周浩的回答直截了当。

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是第42届和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牵头校和试点校……

有理想、 有抱负的周浩, 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在周浩的微信朋友圈里, 记者看到了周浩设计并制作完成的坦克模型、 纯手绘的图纸、 用德芙巧克力包装盒制作的倒车镜、1330个零件全结构可动的毛车……

“做事才能成长,多做事、做难事才能快速成长。”这是学院的校园文化, 也是童华强对周浩的基本要求。

2012年11月—2013年1月,学院把某型号多轴专机装配的任务交给了周浩。 这是他第一次承担如此复杂、重大的项目。

在两个月的时间里, 周浩和同学孙增辉与企业的工程师同吃同住, 朝夕相处。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技能知识,请教操作技巧;回到学校后又与老师交流、总结、归纳,终于完成了滚动导轨、滚珠丝杠、同轴电机的装配与精度检测、调整工作。

在这里,他不仅得到了技艺高超的教师指点,还得到了校企合作单位中国航天一院、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等单位的技能大师的指导。他找到了本真的自我,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

“如果一辈子都要让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我的一生就毁了。”周浩说。

从说服父母到取得父母的理解,周浩跨过了第一关。但要让更多人理解,恐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周浩说, 总有一天, 人们会明白,他的选择是对的。
  为了理想的努力
  周浩被直接安排进入了技师班,学院给他配了最好的班主任,提供了最适合技能人才学习成长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他非常适应这种小班式,“做中学、 学中做”的学习模式。

学院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数控机床设备,实验室十几台从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和德国德玛基五轴加工中心,都可以直接上手亲自操作。这一切都令周浩兴奋不已。

他每天一身油污在机床上下钻来钻去,把老师教过的技术重复练习;他不仅能自己手绘图纸,而且还能看懂并翻译国外的很多英文资料。很快,周浩便成了小班中项目完成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学生。这让他重新找到了快乐和自信。

周浩告诉记者,在深圳打工的艰苦工作环境,让自己对中国技能工人的辛苦有了切身体会;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他也亲眼看到了中国同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

“除了强大自己,我别无选择。”周浩说,“我们国家在前几次工业革命中, 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如果在新的一轮工业革命中不迎头赶上,我们将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一直被压制在产业链的最末端。”

周浩说,自己只想向同龄人传递这样一个讯息:我们必须在工业革命的大生产中奋然崛起。

“周浩是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负的孩子。”童华强告诉记者,北京大学与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非同类,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也没有任何可比性。但如果非要比不可,学院近年招收新生全部实现五年制“招工与招生订单捆绑”,这恐怕是吸引像周浩这样的同学前来就读,实现他们人生梦想的真正原因。

除了周浩,慕名来到这里的还有海归硕士徐浩。在食品检测专业实验室里,记者看到,徐浩正在和10名来自国内各大知名高校的学生一起,在博士后陈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色谱仪进行食品防腐的检测试验

徐浩告诉记者,自己从山西农业大学毕业后到国外留学,回国后却发现,光有知识,没有实践动手能力,依然无法适应岗位需要,依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权威的技术专家、条件优越的实验室、可靠的就业出口,都是自己选择北京工业技师学院,重新回炉接受技能教育的重要原因。

当越来越多的周浩、 徐浩走进技能院校的大门,当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回炉接受技工教育,技师学院也将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