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窗口风采 > 正文
北京市顺义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4-04-02          来源:北京市人社局

顺义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是政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窗口服务单位,现有职工39名,其中高级职业指导师10名,高级职业信息分析5名,平均年龄31岁,承担着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空岗信息采集与发布、供需对接平台搭建与管理等近百项业务。近年来,该中心始终以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推动成功创建北京市首家充分就业区,先后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先进基层党支部”、“北京市模范集体”、“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2010-2012年度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

一、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

顺义区职介中心将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结合能力建设年活动,加强队伍建设。

(一)强化业务学习,打造专业团队。执行学习培训考核制度,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坚持每周一课,邀请系统内相关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夯实业务功底。坚持每月一考,检验学习效果。坚持每季度一练兵,科员轮流授课,相互讨论,提高政策水平与经办能力。

(二)落实绩效考核,构建责任团队。为充分发挥“服务之星”文明规范服务的示范作用,坚持开展科室“每月一星”评比活动。通过“一量两评”(即月度业务量化考核和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内部员工民主测评),评选月度“优质服务之星”并公示营造科室“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三)建立规范制度,实现“三零”服务。为实现窗口沟通“零”距离、经办事项“零”差错、服务范围“零”投诉,中心梳理、编制了《业务操作管理规范》,并推行“三简三严”(简化申报流程、简化受理流程与相关文本内容、简化审批流程、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度)工作法,实现了窗口服务“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

二、攻坚克难,不断实现公共就业服务领域新突破

顺义区职介中心通过不断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施精细化就业援助,多项工作实现了全市乃至全国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的新突破。

(一)率先出版《精细化就业管理和服务规程》。2012年中心出版了系统内第一本全面阐述精细化公共就业服务的书籍《精细化就业管理和服务规程》及与之配套的《精细化就业援助手册》。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粗放型就业服务模式向集约型、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方向的转变。

(二)率先实现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全覆盖。构建了覆盖全区的集“网站、LED屏、热线电话、短信、QQ交流群”五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平台运行至今,累计采集、发布空岗信息137213条,开展各类型网上职业指导430955人次,2464条职业指导信息,累计热线答疑29142条,实现自主就业12993人。

(三)率先创立新型招聘会模式及工作法。创立了“精品指导+精品洽谈”新型招聘会模式及“五精”工作法。通过精选企业、精挑岗位、精心指导、精品洽谈、精密跟踪,确保人岗匹配的各环节精准到位,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将传统招聘会28.4%的人职匹配成功率提高到87%

(四)率先建立并推行两项创新型服务制度。建立并推行了“一企一卡”预约推介服务、新续建项目专员负责两项创新型制度。推动就业服务关口前移,使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区、镇、功能区网格化管理,实现了服务由精细向精准对接转型,进而实现用工岗位与劳动者的高效匹配。目前,570家重点企业已签订预约服务协议书,62个新、续建项目实现专员制全覆盖,采集岗位近6万个,实现城乡劳动力新增就业1.7万人。

(五)率先试行一产从业人员员工化。积极采集绿色就业岗位,试行一产从业人员“员工化”。通过生态建设吸纳农民就业、绿色资源管护促进农民就业、发展生态产业拉动农民就业;通过转变用人主体、转变用工结构、转变社保模式,实现一产员工化。

    2011-20137月,中心累计促进顺义区城乡劳动力新增就业7.4万人,促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万人;累计举办各类型招工招聘洽谈会337场,开展各种类型职业指导9.3万余人次,成功推荐就业19851人。截止目前,顺义区城乡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9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京ICP备09079694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200230

网站标识码bm150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