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首页
河南省技工教育发展成就综述
发布日期:2018-07-16 来源: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打印本页

近年来,河南省技工院校牢牢把握机遇,按照“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坚持就业导向,狠抓办学质量,深化校企合作,厚植工匠精神,为河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全面发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2009年以来,随着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的深入实施,河南省技工院校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已形成以技师学院为引领、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工学校为支撑的技能人才梯次培养模式。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49所,招收学制教育新生连续八年突破10万人,位居全国前三名。在校生平均规模达到1776人,涌现出郑州商业、河南化工等8所在校生超万人的技师学院。院校专业涵盖机械、煤炭、纺织、化工、医药、商业、铁路、交通、水利等20多个行业,特别是在数控技术、生物医药、网络电商、模具加工、汽车机电一体化、化学化工、健康照护与养老护理、精制服装、中西烹饪等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

二、坚持校企合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河南省技工院校基本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对接,有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开展合作,基本实现了专业建设与学校实际相对接。全省共有136所技工院校与省内外15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近万个,学校向企业输送毕业生、实习生40多万人。一是夯实基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河南省政府积极打造“百校千企”这一校企合作品牌,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漯河技师学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组建全省首家电商学院,将“厂中校、校中厂”与“互联网+”相结合,2000多名师生入驻中国(漯河)电子商务产业园。政府推动校企合作向紧密型、深层次、长期合作转变。新乡市人社、工信、教育等职能部门与技工院校联合组建了“河南省自动化技术技工教育集团”和“新乡市职业教育促进会”等合作组织,把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与新乡支柱产业发展、产业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也把学校的招生、就业、实习与组织内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目前,教育集团成员单位达到200余家,教育促进会成员单位达到180余家。二是创新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延展校企合作的广度。河南省将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相结合,提高了人才的培养层次。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分别与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德国BBW集团开展合作,将德国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等引入“心连心”校企合作班,为公司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将校企合作与校校合作相结合,既提升了技能人才的理论水平,也让理论研究更接地气。漯河技师学院与世界排名第一的机床制造商德马吉森精机集团以及浙江大学合作,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德马吉森精机中国(河南)研究院,致力于技工教育先进理念推广、培训体系及证书体系开发等,探索出了国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河南省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新乡技师学院与大昌精密陶瓷公司、豫新空调管路公司合作,分别成立了功能陶瓷构件精密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数控实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重在新材料、精密数控加工等方面开展研发,申报国家专利近10项。该学校近年还申请其他专利共计225项。河南省技工院校采取“筑巢引凤、引企进校、产教融合、企业运作”的方式运营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生产、教学和实训等功能。郑州交通技师学院与郑州中捷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集教学、生产、社会服务、技术服务与科技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车辆维修、汽车技术服务、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既培养出了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又产生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基地的良性运转。

三、高端引领,技师学院迅猛发展

河南省结合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针对多层次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劳动者终身学习技能培养的需要,调整学校结构,进行资源整合,改变过去单一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技工院校设置,推动发展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2014年省政府启动了技师学院设立审批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已认定两批共20所技师学院。这20所技师学院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是技工院校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通过学制教育培养预备技师、高级技工的任务,也是面向企业职工开展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与研修、考核与评价的重要平台。他们在高端引领、示范带动技工院校发展方面作用显著,截至2017年底,河南省技师学院在校生人数达16.28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总量的61.5%;2017年招生人数达7.04万人,占全省当年招生总量的64.9%;2017年毕业生人数达4.42万人,占全省当年毕业生总量的51.8%,其中高技能人才2.24万人,占全省当年总量的80.3%。

四、出台条例,学生待遇得到法律保障

2017年12月1日,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社部的精心指导下,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职业培训条例》。这是在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的第一部关于职业培训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省职业培训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全面推动职业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全日制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技师)班毕业生分别参照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在参加公务员招录、企业事业单位招聘以及确定工资薪酬、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等方面享受相关待遇。”这是全国首次将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技工院校毕业生身份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更是改善民生促进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措施。

五、精准扶贫,开展技能扶贫技校行动

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规定,大力开展技能脱贫技校行动,强力助推河南省技工院校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开展免费技工教育。2017年,全省技工院校共招收551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截至2017年底,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在校生13249人,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申报免学费1884.45万元,申报助学金1934.8余万元,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7008人次。全省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河南省在持续落实技校扶贫各项政策的同时,计划全民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向贫困县倾斜,2018年拟投入8000万元在20个贫困县建设20个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基地。

六、国际合作,拓宽技工院校办学视野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实施“双百双向”师资培训交流计划等方式,促进了河南省技工院校共享国外优秀教育资源,提升了师资教学水平、引进了先进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不少院校积极开拓合作领域,将校企合作的视野投向国际。先后有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漯河技师学院等多所院校与加拿大、德国等国家,自主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2017年7月27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郑州与德国莱比锡工商联合会、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共同签署了《关于设立考试鉴定(河南)中心合作协议书》,为河南省技能人才国际化培养认定,打通了道路。同时,河南省郑州商业技师学院等8所技师学院分别与德国在自动化电气、精密仪器电气、工业机械(金属切削方向)、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方向)、汽车机电一体化、制冷技术、仓储物流、机械产品设计、道路建筑、护理与老年护理10个专业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启技能人才国际化培养新模式。此次签约活动全面引入了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化合作,并将通过在技工院校开设中德合作班试点联合培养模式、探索一条符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应技能人才队伍长足发展的新途径。目前已有数所院校教师按专业成批去德国接受培训,部分专业德国班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

七、精彩纷呈,铸就技兴中原梦

近年来,河南省每年组织开展近6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全省上百万人参加,既促进了行业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又选拔了技工院校优秀学生,进军全国和世界技能赛场。2011年,洛阳中油一建技工学校裴先锋,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焊接项目银牌,成为我国获得该赛事奖牌的第一人。2015年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技工学校林春泷获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为我国实现该赛事上金牌零的突破。2015年4月,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张德江同志到河南开展《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时指出,在技能培训方面“河南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多次予以报道,人社部多次在全国转发河南省文件。人社部尹蔚民部长批示河南省:“河南的做法很好。对于加强职业培训、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