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争议仲裁与监察创新联动出成效
发布日期:2020-05-25                               打印本页

 

  为提高案前化解效能,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北京市朝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于2018年5月成立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室,将办公地点设在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下简称监察大队)行政大厅内,形成了劳动争议仲裁监察的联合调解机制。两年来,调解室以“及时便利高效调处”为目标,扎实有效开展调解工作,至今共调解结案1623件,调解成功率接近50%,院案前调解总量的17%,有利证明了联合调解1+1>2的巨大优势

 

  一是职能补位,提前干预,促案前化解 

  一些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接受现场问询时,双方对于工资数额、出勤天数或解除行为等基本事实存在争议,监察大队只能结案处理。但双方纠纷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案件终将流向仲裁司法途径。现在,监察大队将此类案件当事人引导至联合调解室,专职调解员利用类案经验及审理思维,结合对双方陈述的判断、证据的认定,完成案件事实的回溯,结合法律、证据、情理多方入手,开展调解工作,促进双方缩小争议、求同存异。调解成功后专职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填写简易申请书、签订调解协议避免案件流向仲裁及司法渠道 


 二是和调置换,固化成果,促案结事了 

 一些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当事人在接受行政执法的调查、问询现场,就基本事实可以达成一致并实现和解,但和解结果能否顺利履行有赖于双方自觉和诚信工作成果大打折扣联合调解室开设以来,此类和解案件当事人被直接引入调解室,当场填写简易申请书,调解员为双方剖析争议本身及劳动关系整体的合规性,引导当事人把和解内容固化为具有强制执行力的仲裁调解书,最大程度避免双方今后再生争端,有效维护了劳动者权益,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两年来,通过以上方式固化和解协议的案件占调解总量的30%。 


 三是联合处置,合理借力,促案后调解 

 一些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用人单位中多是中小微企业,法律意识淡漠、参与调解仲裁配合度不高,但尚能自觉配合行政执法。联合调解室开设在监察大队内部,形成场景便利,为已立案的仲裁案件开展调解提供执法层面的助力。联合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对部分案件邀请监察共同调解,分析企业违法行为行政后果,此类企业一般均愿意积极配合调解。两年来,通过以上方式借力联动调解的案件占调解总量的24%。 


 四是一门两事,无缝衔接,调解优先 

 一些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劳动者不了解劳动保障监察权责范围,更不了解劳动争议可通过仲裁解决为防止劳动者被“黑代理”或部分无良律师拦截煽动,监察大队积极引导投诉人直接前往调解室,由专职调解员对投诉人咨询、指导,完成立案。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方便办事群众的同时,又能简化案件,为后期的调解工作奠定信任基础、降低了调解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