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心促稳定 构建“大就业”格局
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20-01-13                               打印本页
  

    西藏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关于统筹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将稳就业作为凝聚人心、维护社会局势稳定的头号民生工程,推动构建形成全领域、多层次的“大就业”格局。近三年来,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以内,农牧民转移就业人数年均增长5%,农牧民劳务性收入年均增长24%,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连续三年实现100%就业,全区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

  构建“三纵三横”联动机制

  “三纵”即区、市、县均成立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就业工作的组织推进;市、县、乡三级人社部门牵头组织成立4582个农牧民劳务派遣机构和就业服务站,负责农牧民转移就业的协调对接;县、乡、村三级党政干部与就业困难人员建立结对帮扶机制,“一对一”“一对多”跟踪帮扶。“三横”即发改委牵头,交通、住建、水利等部门参与,明确政府投资400万以下项目全部交由农牧民施工企业(队)建设,国家投资工程项目吸纳本地农牧民务工达到用工总量的30%以上,今年全区政府投资项目中使用当地农牧民劳动力已经达到了50%左右;农牧牵头,旅游、文化等部门参与,在全区建立了有机青稞种植、牦牛育肥、旅游文化等309个产业就业基地,以产业带就业;由国资委、工商联牵头,对接区内各国有企业、驻藏央企和各类民营企业,制定岗位开发规划,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

  构建“重点群体”专项机制

  将高校毕业生、贫困农牧民群众和易地搬迁群众作为重点群体,制定专项帮扶机制。重点推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市场、面向区外、面向基层就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性政策保障措施,主动对接铁路、航空、金融等高校毕业生就业热衷度高的岗位,积极对接援藏省市和中央国家机关,大力开展区外就业岗位今年累计开发区外就业岗位1.95万个,其中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岗位达到了1194个,有效引导西藏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在内地实现稳定就业,促进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同时,今年开发了5339个乡村振兴专干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干事创业,充实基层公共服务力量。重点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大力支持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依托项目和产业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能享受劳务输出服务,确保了每一户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重点解决26.6万名易地扶贫搬迁和极高海拔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将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开展到大型搬迁点,将就业技能和就业岗位送到搬迁群众的家门口,确保了贫困群众中的重点群体得到有效稳定。

  构建“订单定向”培训机制

  大规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式技能培训,由政府部门牵头,企业提供岗位“订单”,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菜单”,贫困群众培训后“定向”就业全区“订单定向”式技能培训占培训总人数已经达到51%,参加“订单定向”式培训的农牧民就业率达到了100%。同时,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以培训后的就业率为主要参考依据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对各类培训工种、标准、时间、方向等进行严格审核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劳动者素质培养,今年全区农牧民技能培训后总体就业率达到74%以上。

  构建“实名数据”监测机制

  建立农牧民群众和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系统,录入约55万条农牧民转移就业信息,农牧民群众的就业意愿、技能工种、就业情况、劳务收入等信息实现可查询、可跟踪,根据农牧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更加精准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推荐,对农牧民群众的失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全区所有高校毕业生信息逐个建档,将全区高校毕业生全部604个专业归类为20个大类、190个小类,实行人岗对接、精准推送,为每一名高校毕业生均精准推送3个以上专业对口、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确保了每一名高校毕业生都能获得精准的就业服务。

  构建“管脑扶志”引导机制

  坚持将“管脑扶志”贯穿就业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在开展技能培训过程中,坚持将就业观念引导纳入技能培训内容,实行“公共课扶志”和“专业课扶智”,将依靠技能稳定脱贫的思想逐步融入到贫困群众脑中今年,全区农牧民主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总人数约为去年全年总人数的2.6倍,“靠天吃饭、安于贫困”的观念得到有力扭转针对部分高校毕业生过度依赖公职岗位就业的现象,开展就业政策进校园、进企业、进农牧区、进村居(社区)、进家庭的专项宣传,以宣讲会、咨询会、座谈会和微视频、专题片、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就业今年全区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率达到70%以上,就业观念得到有效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