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构建闭环治理体系 织密扎牢稳就业防护网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日期:2020-01-13                               打印本页
  

    云南省贯落实中央“稳就业”决策部署,全局谋划、综合施策,探索构建“政策调控准、金融支持活、风险防控严、技能培训实、公共服务优”的就业工作“闭环治理体系”,为稳定就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近年来,云南每年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就业局势总体稳中向好。

  一、着力构建政策支撑体系

  一是注重上下衔接,着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策举措不走偏、落到底,紧密结合云南实际进行细化补充完善。比如,对财政部、人社部印发的《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结合省情实际,在资金支出和监管方面进行了细化完善。二是注重左右联动,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确保形成合力。比如,牵头23家单位成立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联合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万名青年见习计划,推动3.2万名青年就业见习工作落实。三是注重改革创新,针对就业总量大、技能素质弱、市场需求弱的“一大两弱”困局,围绕量身技能培训、东西部劳务协作等制定10多份文件。四是注重系统集成,强化政策集合度,避免零敲碎打、政出多门。比如,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一揽子”稳就业举措。

  二、着力构建金融支持体系

  一是降费减负“稳岗”。持续推进社保降费,先后多次对降费后社保基金运行进行精算分析,确保“降得安全”;结合开展“降费减负宣传月”活动,把政策送到企业和群众手中;提前做好系统升级改造和参数维护,让企业及时享受“精准滴灌式”礼包。截至目前,累计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180多亿元。二是贷免扶补“扩容”。针对资金瓶颈,将贷款最高额度由10万元提至15万元;针对能力瓶颈,探索构建能力测评、创业培训、创业见习、专家辅导相结合的创业者能力提升模式;针对生存瓶颈,出台大学生初创期社会保险费补贴、创业场地房租补贴等政策。2003年以来,累计扶持116.5万人创业,带动(吸纳)就业328万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961亿元。三是专项资金“补短”。对中央近3年来下达的36.43亿就业补助资金,坚持重点倾斜,着力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坚持奖补结合,优化机制设计,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执行部门、政策对象等积极性;坚持精准效能,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强化资金监管。对上海市支持的4.84亿劳务协作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开发沪滇劳务协作资金实名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委托第三方开展审计,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绩效性。

  三、着力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着力完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省内失业监测,动态监测900户企业、55.38万个岗位增减员情况;加强农民工“回流”监测,依托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和驻外劳务工作站,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云南籍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做到“回流”早发现、早预判。二是着力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健全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就业统计质量核查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市场分析机构密切协作,定期组织就业形势综合会商评估,通过就业数据与宏观经济、行业经营、社会机构相关数据的交叉比对分析,增强研判的前瞻性、科学性、准确性。三是着力完善措施应对机制。出台覆盖在校、求职、在职三个阶段大学生群体的综合政策举措,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完整体系;建立梯度化、分层次、有衔接的就业扶贫政策体系,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21.2万个,建立扶贫车间1900个,吸纳劳动力就业12.11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77万人;发放“稳岗返还”补贴15.7亿元,惠及2.27万户企业,333.17万名职工;持续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仅今年共向18.42万人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128.32万元,有效保证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四、着力构建技能培训体系

  一是培训项目全面覆盖、重点突出。印发《行动计划》,重点针对农村贫困人群、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过剩产能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等8类群体,联合11个部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等17个专项行动,做到培训计划、项目、资金、实施、信息、评估“六个统筹”。二是培训主体三方联动、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三类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岗前培训、岗位练兵、在线学习、技能竞赛,依托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取消培训机构定点认定,支持省内外具备资质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申办培训。三是培训组织灵活精准、成效明显。坚持市场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根据社会用工情况和劳动力需求,及时更新职业培训指导目录,指导各类主体灵活采取送训下乡、送训入户、师徒传艺、网络培训等方式培训,鼓励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2017年以来,全省累计组织各类技能培训1112万人次,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08万,年均增幅达8.3%。

  五、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服务设施上,建成“点对点”服务网络。线上,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一部手机找工作”APP,实现招聘信息、岗位需求等一网连通就业供给端、接收端;线下,规范抓建1021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业创业服务站263个、服务窗口283个,建立驻省外劳动力服务工作站121个,形成连通省内外、覆盖城市乡村的网格化服务站点体系。二是服务内容上,提供“一对一”个性服务。调动2.3万多人,录入信息2171.88万人,实现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精准统计、动态监测;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招聘活动4000多场,组织干部“一对一”上门开展“动员、培训、转移、服务、维权”全链条就业服务,推动120.71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精准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跟进式提供政策法规、求职技巧等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三是服务体验上,做好“面对面”周到服务。持续深化深化“放管服”和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规范政务服务事项36项,精简证明材料17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事项“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坚持开展练兵比武活动,不断提升服务人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