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人社23℃服务 温暖最大民生
发布日期:2019-09-30                               打印本页

  医学上,23℃是人体可感知的最佳舒适温度。2017年以来,决定在全市人社系统实施“23℃人社服务专项行动”,坚持用人社人的特有情怀温润服务对象。人社23℃服务,基础在服务,舒适是核心,解决问题是关键。3年来,在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过程中,我们自觉以“人社23℃服务”理念为统领,将“温度”注入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查找痛点、疏通堵点、夯实支点,不断转作风、优服务、提效能,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推行温情服务,提升舒适度。坚持将温情服务贯穿公共就业服务全过程,让服务对象前来办事成为一种愉悦体验。一是对外主动问需问计服务对象。我们从共性政策期待与个体政策诉求、工作体制机制与事务经办流程、政策落实绩效与个人服务体验等多个维度,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求职人员、失业人员、档案代理等各类服务对象意见,梳理堵点、难点和服务对象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问题整改责任清单,组织召开专题会,压实工作责任,人人认领问题清单,并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二是对内持续提升干部能力素养。瞄准“能力赤字”,在全局广泛开展业务素养提升行动,坚持每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科长讲政策、人人学业务”就业讲堂活动,每周科室集中组织开展学政策、学业务活动。对靶“懒散拖”,建立周晨会、月晨会、AB角、请销假、“135”服务时限承诺、离岗登记等管理制度,每月随机抽取监控、明察暗访,定期召开作风建设警示会,推行领导带班值班、专职导引、“无否决窗口”、帮办代办等服务机制。持续开展红旗科室、服务明星、服务窗口季度“三星评比”活动,不断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带动身边人。三是营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以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对服务大厅、窗口进行改造优化,增设了咨询指导、文书填写、“智慧岛”自助办理、等候休息、自主查询、母婴休息室等不同功能区域,配备了休息座椅、复印机、饮水机、老花镜、共享雨伞、便民充电桩、公共WIFI、医药应急箱等便民设施,平整扩容停车场,让群众享受更多人文关怀。

  二、推行高效服务,提升便捷度。坚持从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出发,让服务对象办事更加省心省时。一是全力优化办事流程。推动“一窗办”改革,将原有22个办事服务窗口整合为6个,构建窗口人员统一管理、具体业务分类指导的管理体系。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标准、礼仪规范;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轮岗培训、在岗实习,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办事群众一次叫号、一窗办结,实现即来即办,法定事项提速40%以上。二是全力推行标准化服务。全程参加人社部组织的7个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协办《职业介绍服务规范》等5个国家标准研讨会,代表湖北省完成《公共就业服务总则》《公共就业服务术语》《失业登记管理服务规范》3个国家标准编写发布。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承担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制定,4大类170项公共就业服务国家标准成为行为习惯,待国标委验收。三是全力推进网上经办。建设信息化惠民高速路,按照国务院“网上政府”的发展方向,打造智慧就业信息系统,13项公共就业服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成为智慧宜昌建设的“吃螃蟹”项目。上线以来,多个省市前来学习交流,4次在省人社厅会上推介,并受人社部特邀授课;被评为2016、2017年中国就业十件大事中地方六大创新举措之一;获评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2017年中国“互联网+政务”50强荣誉。

  三、推行个性服务,提升精准度。坚持因人施策,量身定制服务,全力满足各类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一是大力开展一对一服务。广泛实施企业人力资源部长助理、招工专员制度,选派人社系统优秀干部一对一跟踪服务重点企业用工。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台账,制定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开展就业专员援助服务,针对每名援助对象实行“四个一”“两回访”精准帮扶。二是大力开展定制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定制延时服务,哪怕他们临近下班才到,也必须办结才能下班。根据企业意愿实施定制招聘服务,将招聘会举办到职业技术院校、失业人员培训班、乡村社区。结合青年群体对手机网络依赖的特点,积极推广O2O招聘模式,引导企业将招聘信息及时录入湖北公共招聘网,实现招聘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深化大学生“一站式”服务,开发、完善实习实训网上报名系统,为大学生在宜实习实训提供全方位便利,促进青年群体留宜就业。三是大力开展亲情化服务。针对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期间,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多层次、多角度进行“轰炸式”宣传推介“春风行动”相关信息,不间断在报纸、网站、微信、公交车载显示屏、楼宇电视、广播电视等媒介和平台广而告之,在高速路口、车站、码头、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立“在宜就业好、照顾老和小”大型宣传牌,在乡镇张贴宣传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用真情感召返乡人员留宜就业,全力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求。

  四、推行创新服务,提升满意度。坚持不断催生公共就业服务旺盛的生命力,让更多服务对象分享改革创新成果。一是创新乡村小猎头破解企业普工招聘难机制。针对企业普遍反映普工招聘难的问题,通过多方走访调研,探索在全市每个村至少明确一名乡村劳务经纪人充当“乡村小猎头”,进组入户宣传,引导乡村劳动力到市内企业应聘,将帮助企业普工招聘与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有机结合,受到企业和农村求职人员广泛欢迎。二是创新夜市招聘打破传统公共招聘服务模式。聚焦求职者“白天忙没时间、周末累宅家里、天气热不想动、路途远不愿跑”等“新痛点”,结合市民喜爱晚上纳凉散步的“老传统”,利用好“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创新举办招聘夜市,深受企业和求职者青睐。自2018年首次举办夏季招聘夜市以来,场场爆满,人气十足。今年,市直和各县市区统筹联动,共安排招聘夜市计划61场次,其中首场招聘夜市6月27日在我市城区滨江公园举行,76家企业携2200余岗位进场招聘,现场达成求职意向968人。三是组建服务用工联盟优化企业招聘用工生态圈。整合政府职能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在宜院校的优势资源,建立服务企业用工联盟,打破区域、行业、学校、企业之间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共享,通过兵团式、集团化运作,合力解决重点企业用工难题。195家首批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于6月16日举行了宜昌市服务企业用工联盟发布及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