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寻解题之法 行答题之道
发布日期:2019-09-30                               打印本页

  近年来,内江市紧紧围绕“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这个“一号工程”,把“互联网+就业”作为全市就业系统的“头等大事”。探索建立就业扶贫“五个一”工作机制,被国务院办公厅《国办要情》《国办专刊》刊发;中国就业网将内江市确定为信息直报点;职业指导市场化工作被人社部作为全国3个试点城市之一;就业“110”系统被纳入2017年四川省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一、“互联网+就业”,搭建就业服务应用桥

  (一)探索就业“云端服务”。在全省率先依托市政府“大数据中心”,共享经济部门数据资源,创新开发 “内江就业云平台”。涵括求职招聘、身份识别、远程培训监控、移动终端、就业导航图、创业贷款、数据交换中心等七大系统。让群众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能享受指尖上的就业服务。

  (二)搭建三条就业“云通道”。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就业困难人员援助系统——就业“110”,帮助求职者不挑不选3个工作日实现就业。市本级成立调度指挥中心,县(市、区)成立6个分中心,建立了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开通“内江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乐粉”达12万余人,平台影响力位列全市第3;与内江广播电视台合作建立“就业创业频道”,在内江家喻户晓。累计为5564家用工单位发布岗位信息153334条、各类政策咨询3.6万余条。

  (三)建成就业无人“云超市”。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人力资源市场应用系统——无人“云超市”,实现 “24小时不打烊”。系统具有岗位自动匹配功能,可主动向企业、求职者推送信息,匹配成功后自动发送面试邀请,实现了求职、招聘全程智能化。

  二、“专业服务+就业”,搭建就业服务连心桥

  (一)“五心服务”温暖就业。用行动践行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即:与服务对象交流要有爱心、服务过程要细心、解答问题要耐心、办事要尽心、办理结果要放心。实行每月评比、年终评选,对优秀的给予表扬。人力资源市场被省人社厅、团省委授予“四川省青年文明号”示范窗口。

  (二)“三指导”护航就业。一是借助CETIC兰光素质测评系统,为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二是利用HRM技术制定工资参考价、分析劳动力市场状况,为企业提供用工指导服务。三是由持证心理咨询师为求职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截至目前,已为759户企业提供用工指导,为1636名求职者提供职业指导,为927人次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三)“服务下延”精准就业。一是人员下延。开展就业系统干部职工 “百人千村进万家”活动,创新实施“双报到、双联系”机制。二是重心下延。制定《就业扶贫五位一体双助推工作方案》,在每个贫困村开发一个全日制扶贫专员、设立一个培训课堂、建立一个扶贫基地、建立一个就业创业能人榜、开办一个电商中心,助推乡村振兴、助推脱贫攻坚。三是经办下延。将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下延到乡镇(街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不跑路、少跑路。累计服务城乡劳动者35万余人/次,同比提升35%以上。

  三、“综合保障+就业”,搭建就业服务永固桥

  (一)培养人才筑根基。成立了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和就业110服务中心,累计增加49名事业编制;建立了就业扶贫专员、SIYB师资、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信息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七支队伍,共计800余人。

  (二)高位推进促落实。将就业工作纳入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市分管领导与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年底由市就业局牵头组织年度考核。人社系统形成了“就业工作统揽人社工作”的共识。

  (三)完善制度强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内江市统筹城乡就业总体方案及其四个配套方案,市政府与省人社厅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的先行市。先后制定了40多个配套制度,奠定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全力保障财政投入,每年按照省、市、县(区)1:1:1的比例匹配就业经费。自2013年以来,全市共计投入就业资金近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