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1+2+3”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19-09-30                               打印本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目标,“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昆明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1+2+3”模式,(即:打造一个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分两步走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从三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在实践中构建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昆明市就业质量提升和服务型政府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整合资源、完善制度,在全国率先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

  在国家人社部和国家标准委的安排部署下,昆明市于2011年开启标准化试点建设,2013年建立起全国第一套公共就业服务标准体系。建成后的昆明市就业服务标准体系拥有3个大项21个小项共151个单项标准,对全市就业创业服务系统、就业创业业务流程和规范、就业创业岗位标准进行了统一,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使就业创业工作有章可循,增强了就业创业工作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制度化。

  以昆明市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体系为建设依托,几年来,一是规范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标识标牌。使全市18个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都形成统一规范的标识标牌,能够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指引,受到了广大企业和劳动者的一致好评。二是改造昆明市南坝人力资源市场。将原信息设备老化、基础设施陈旧、服务功能缺乏的市场升级改造为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就业创业服务场所,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市场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在南坝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输入较多的城市建立“农民工服务站”,为农民工群体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鉴定、政策宣传、困难帮扶等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二、分两步走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不断丰富公共就业服务手段

  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昆明市探索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等信息技术,在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改善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快进步,为推动落实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提供了较好保障。

  一是夯实基础,改造升级“昆明市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于2016年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在省级部门已建成的就业失业登记业务系统上制作出昆明市就业失业登记系统,实现了就业失业登记与失业保险的业务关联,使两个系统的数据可以互相印证,简化了失业保险经办流程,杜绝了部分失业人员在就业状态下继续领取失业保险金,防范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风险;2017年推出了昆明市公共招聘服务系统,新建了昆明就业直通车、昆明就业微信公众号等手机APP,使全市范围内的求职者、企业和创业者可通过手机APP和电脑公共招聘服务系统查找招用工信息、创业项目,“足不出户”享受就业创业政策;2018年建成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系统,达到服务对象“网上申请、系统自动审核和推送结果、申请程序零跑路、纸质材料零提交”,政府部门“事前申报审批、事中实时查看和事后资金报销全程监管”的效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创新服务,努力建设“昆明智慧就业”信息系统。2019年,在改造升级“昆明市劳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模式,打通信息孤岛,通过建设“昆明智慧就业”信息系统,加快推动数据汇聚,实现就业大数据的产生、整合、分析与应用,推动工作开展。该系统预计在今年内建设完成,建成后的“昆明智慧就业”拥有以下功能:

  1.就业数据完善统一。打造以《就业创业证》记录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库,建立完善基础信息资源库和管理服务运行平台,实现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全市适龄劳动人员就业档案信息数据建设,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创业服务。联网发布全国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和省市就业服务机构招聘、见习、培训等服务信息,实现跨地区数据交换共享和动态管理。全面开展就业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劳动用工备案业务协同,实行就业创业政策受理、审核、实施一体化办理。

  2.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快捷规范。以昆明市南坝人力资源市场、民航路人力资源市场两个市级市场的信息系统为建设依托,整合全市现有“公共招聘系统”、“大屏信息发布系统”、“客流量识别统计系统”等功能,打造覆盖全市、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市场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全市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信息的精准掌握,实现求职者与招聘单位的有效对接,使服务对象能够享受到更全面更具体的公共就业服务。

  3.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创新运用大数据监测平台,重点掌握城乡劳动者和各类企业的就业用工状况,及时捕捉全市就业需求变化,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在劳动者求职就业方面,开展就业信息数据深度挖掘分析,及时了解掌握全市城乡劳动力的就业流向和就业倾向;在企业用工方面,通过动态监测和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及变化趋势,根据用工倾向、失业预警指标体系等各类数据变化,为工作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三、从三个方面,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昆明部分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市18个县区有9个有扶贫任务,3个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34.87万人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昆明市充分发挥政府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主导和服务作用,确保为有就业意愿的昆明户籍贫困劳动力100%推介2个以上的就业岗位,有培训意愿的100%开展就业培训,贫困劳动力家庭100%有1人实现就业。在累计转移就业的115.65万名农村劳动力中,政府组织转移了71.87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的62.1%,为全市扶贫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新技能培训模式。在开展传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国务院《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政策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企业职工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补贴直补个人模式:即由企业根据自身岗位需求选择培训工种(专业)和制定培训计划,政府承担培训费用;劳动者自主选择职业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自主学习职业技能,取得相应证书,个人直接领取技能培训补贴。同时,对不再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但又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工种,继续纳入市级技能培训范畴,作为对国家和省级政策的补充。去年以来,先后完成引导性培训18.71万人,目录内技能培训4.03万人,目录外技能培训1万人。

  (二)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机制。整合利用就业促进会、餐饮协会、保安协会、家政协会等社会团体资源,协调解决就业创业重点难点问题,搭建政府与市场促进就业工作的桥梁纽带。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公司、农村劳务经纪人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2019年,下发实施了《关于鼓励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对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按每转移1人,给予200—600元不等的奖励,充分调动了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

  (三)积极发展创业载体,开发更多就业岗位。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乡镇、村组闲置场地,加大农村创业示范村、农业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就业扶贫车间等创业载体建设力度,通过提供创业政策、创业场地和创业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和自主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充分就业。全市先后建成140个农业创业示范村,35个农业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和21个就业扶贫车间,开发6万余个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