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强化区内劳务协作 促进长期稳定就业
发布日期:2019-01-11                               打印本页

  新疆自治区人社厅紧紧围绕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加强区内劳务协作,大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长期稳定就业。

  一、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做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自治区聚焦南疆四地州22个深度贫困县,成立南疆四地州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组长,4名副省级领导担任副组长,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共同推动就业扶贫。各地州市、县市区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加强工作领导和指导。二是压实各方责任。各成员单位、输出地、接收地按照职责分工,强化主体责任,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人社厅党组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党组书记亲自抓,统筹人社厅就业板块力量,压实处室责任,实行对帐销号。三是建立健全机制。建立厅领导对口联系机制,4名厅领导对口南疆四个地州,专项抓就业扶贫。建立“零就业”贫困家庭动态清零机制,4.4万户“零就业”贫困家庭全部实现动态清零。建立目标管理机制,以稳定就业一年以上为目标,倒排工期,量化排名,半年分析,年底总结评估。

  二、以精细化的目标规划做引领。一是结合实际制定规划。2017年,制定喀什、和田地区城乡富余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三年10万人规划,目前已转移就业8.9万人。2018年1月,制定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三年10万人规划,目前有组织转移22个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8.2万人,其中,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7.5万人,稳定就业率92%。2018年9月,制定旅游产业带动就业三年10万人行动规划,新增就业1.1万人。二是强化联动落实岗位。动员企业深入挖潜,提供岗位。自治区国资委落实国有企业岗位,工信厅落实纺织服装企业岗位,住建厅落实建筑施工项目岗位,工商联落实非公企业岗位,北疆、东疆人社部门落实公益性岗位。明确岗位数量、工资待遇、到岗时间等,工作无缝衔接。三是瞄准目标快速推动。2017年3月,以喀什地区莎车县转移公益性岗位为突破口,10天之内,5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到北疆东疆城市公益性岗位就业。喀什、和田全年共有4.7万名劳动力疆内跨地区转移就业。2018年3月起,首批1000人到公益性岗位就业后,连续下达7个批次计划,集中安排铁路运输34趟,安全输送人员上岗。

  三、以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做后盾。一是政策保障有力。专门制定政策,对接收贫困家庭劳动力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参加岗前培训的给予岗前培训补贴,对接收贫困劳动力的用工单位,劳动力稳定就业1年以上,给予资金奖励。二是管理服务到位。输出地在北疆、东疆建立12个工作站,派出78人,负责协调转移就业工作。按照50﹕1的原则,配备懂双语、有管理能力的随队管理干部,共计322人。在转移就业人员中成立班组,与企业管理人员一道,打造“站、组、企”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所有转移人员办理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备案手续,解决在就业地看病就医问题。三是促进稳定就业。制定疆内跨地区转移人员在就业地住房保障、落户等政策,促进转移人员长期稳定就业。截至11月底,疆内跨地区转移贫困家庭劳动力15112人,其中,夫妻工336对。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13676人,稳定就业率90.4%。月人均工资2300元,改善了生活条件,带动了家庭脱贫,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以精准化的信息平台做支撑。一是建设数据平台。建立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管理服务系统,全程记录转移人员体检、政审、培训、岗位、工资收入等情况,做到“四个清”,即:基本情况清、能力素质清、就业去向清、工资收入清。二是精准实时维护。建立“一卡一群一端三方”联动机制。“一卡”就是在社会保障卡加载就业信息,实现社保卡即时查询转移人员状态;“一群”就是建立微信群,实现数据日调度、周分析、月备份;“一端”就是建立手机APP,转移人员状态即时查看;“三方”就是前方带队干部、后方工作人员、输入地三方联动,精准维护工作单位、工种、劳动合同签订、月薪酬等信息。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人社厅先后3次深入深度贫困县、乡组织培训,帮助大家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全疆100多名工作人员实时动态维护数据。人社厅组建15人的技术支撑团队,全程服务指导,随时解决问题。根据工作需求,3次调整完善功能,便于基层操作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