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三支一扶”工作座谈会(重庆市交流材料)
发布日期:2018-07-20                               打印本页
    2006年以来,重庆市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细化管理措施、强化制度保障、严格人员管理、加大队伍培养,有序开展了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12年来共选拔招募了9352名“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已全部定向招聘为乡镇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实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与解决基层人才紧缺的“双赢”。

一、围绕畅通渠道,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了由组织、编制、财政、教育、农业、水利、人社、卫生计生、共青团等9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研究“三支一扶”工作方案、重要政策,协调解决计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完善政策。近年来,会同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编办、重庆市财政局等部门先后印发了《第三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实施计划的通知》、《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重庆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等政策文件,从人员招募、待遇保障、培养使用、年度考核、期满就业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着力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二、围绕优选人才,严格招募选派

一是全面征集需求。每年底,会同市编办、市财政局等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第二年的招募方案。在此基础上,面向全市区县发文征集岗位需求,区县根据岗位空缺情况,按紧缺急需原则,有效制定并上报招募计划。二是广泛宣传发动。每年《招募简章》发布后,在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微信、QQ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带领区县人社局及往届“三支一扶”人员组成宣讲组分赴四川、贵州、陕西、云南等市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讲,动员高校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近年来,共在市内外高校开展专场宣讲80余场次,发放招募简章50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3000余张,参与宣讲的毕业生达50000人次。通过宣传动员,参与计划的高校毕业生积极性不断提升,参考人数逐年增加,平均岗位竞争比由2013年的4.32提高到2018年的35.2,今年个别岗位竞争比达到了428:1三是严格招募考试。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组织招募选派工作。由市人社局统一组织笔试、调剂;区县人力社保局参照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标准组织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察等工作,所有程序均同步面向社会公开。同时,从2015年开始,结合国家的扶贫攻坚计划,对农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城镇零就业家庭子女、本人残疾和享受城乡低保的四类高校毕业生制定优惠政策,凡按笔试成绩确定为资格复审人员的,不占招募岗位名额,免面试,直接进入体检、考察环节。近三年,共招募选派贫困高校毕业生228人,占招募人数的19.5%,有效解决了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四是优化选派到岗。在新招募人员分配到岗时,各区县针对人员的专业特长、学历层次、性格特点,按招聘岗位从高分到低分制定选岗方案,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

三、围绕提升素质,强化人员培训

一是全员开展岗前培训。每年在新招募人员报到上岗前,统一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采用“公共课程+专业课程”、“课堂面授+实地见习”、“互动提问+座谈答疑”等形式进行教学,帮助新招募人员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岗位、提升服务技能。二是针对性开展专业培训。每年上半年,针对全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组织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培训围绕“三支一扶”人员岗位特点,立足基层实际需求,按劳动社保、农技服务、文化服务等岗位分设课程,采取现场授课、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等形式,提升服务人员岗位技能和文化素质。三是创新开展示范培训。每年11月,针对全市医疗岗位的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分期分批次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示范培训,培训安排在集医疗设备、教学科研、技术指导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部队医院,采用现场教学与实操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近年来,已累计开展人员培训50余期,参训人数达6万人次,实现了服务期内人员培训全覆盖、专业化。

四、围绕作用发挥,搭建成长平台

一是“量身式”帮扶。充分结合人员的专业特长和业余爱好,推行“师带徒”、“传帮带”等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了区县、乡镇、村社“3+1”帮带制度。二是个性化”展示。近年来,组织开展了三届“三支一扶”人员征文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征文100余篇;今年2-4月,组织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开展了“青年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经过组织动员、区县初赛、市上预决赛等程序,角逐出了前5名优秀选手,区县、市级相关部门、局机关各处室、全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现场观摩了决赛,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报等新闻媒体全程进行了宣传报道,微信现场直播收看人数达30000人次。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识得优秀人才80余人,挖掘优秀典型22人。同时,将于近期将“三支一扶”人员队伍作为市优秀人才团队上报市委人才办进行宣传报道。三是“激励式”成长。在人员使用上,坚持充分信任,大胆放手,积极推选“三支一扶”人员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基层供销社主任助理等职务。据统计,现有15人成长为镇街班子成员,30人晋升为副科级及以上职务,42人得到提拨重用,18人担任了乡镇站所负责人,126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围绕扎根基层,优化人员管理服务

一是落实待遇方面。严格按照乡镇新聘用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在岗服务人员工作生活补贴,并随之同步提高,按服务区域同时享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乡镇工作补贴、下乡补助、出差补助,以及公休、事假、产假等休假待遇,从20171月起,按在编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发放超额绩效;除统一办理社会保险外,一半以上的区县为“三支一扶”人员购买了住房公积金。重庆市“三支一扶”人员在扣除“五险一金”之外,平均月工资为4650元,部分区县达到了7250元。二是完善管理方面。每年分片区召开全市“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座谈会,跟踪督导待遇、政策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通过主管部门入乡镇督导、“三支一扶”人员定期汇报、人社部门和服务单位联合考察等制度定期开展在岗履职情况检查,严格做好“三支一扶”人员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培养、使用挂钩。三是优化服务方面。组建了“三支一扶”人员通讯录、QQ群、微信群,实时答疑解惑;市、区县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三支一扶”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联网、动态管理;在微信公众平台“渝职天下”开辟了“三支一扶”工作专栏,实时推送、发布、宣传相关政策文件、工作成果、重要活动、优秀典型等。按时做好一次性安家费发放、期满人员服务证书领取、人事档案管理、党团组织关系转移等服务工作。每年春节前夕,由市、区县人力社保局领导带队,分赴乡镇基层一线开展新春慰问暨调研活动,按1000元/人的标准为全市在岗“三支一扶”人员发放慰问金,同时发放慰问品。近十年来,已到30余个区县开展新春慰问暨调研活动50余次,发放慰问品及慰问金1050万元。四是促进就业方面。采取提前预留编制的方式,保证足额编制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实行乡镇事业单位定向招聘,招聘率达98%;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服务期满1年考核合格后,即可通过考核招聘转为乡镇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对有升学考研、创业意愿的期满人员,积极提供就业创业培训、学习深造等扶持政策。多渠道、多措施实现服务期满人员就业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