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健全机制优化服务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发布日期:2017-09-19                               打印本页

  2017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总量达34.3万人,为历年来最高。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人社部的统一安排,坚持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强化落实,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良好发展势头。

  一、健全工作机制,深化部门协调联动

  为加快构建涵盖校内校外各阶段、就业创业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我们在原有人社、教育部门联动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作工作的制度化、长效化。一是健全协作联动机制。持续深化定期会商、信息直报、统计分析、就业服务、服务项目衔接等5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今年创新实施创业服务、高校就业创业绩效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跟踪评价3项制度,重点在创业带动就业、压实工作责任等领域强化联动,为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基础数据共享机制推进人社、教育、高校网站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毕业生求职创业意愿信息数据库,对接安徽公共招聘网的岗位需求库,实现信息共享、精准匹配。充分利用高校学生数据库和毕业生派遣信息,为大学生通过创业服务云平台享受服务提供身份认证,创新求职创业补贴、校园招聘补贴申领程序,改学生或学校自主申报为人社部门主动发放,尽早实现补贴资金互联网申报、无纸化审批三是完善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反馈机制。高校负责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直接报送当地人社部门,人社部门进行核对、补充后导入全省信息系统,并将毕业生信息及时向高校反馈,联合开展毕业生5年内就业跟踪评价、统计分析。

  二、加强指导帮扶,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为适应毕业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我们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兜牢底的过程中,着力提升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一是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坚持以上率下,省市联动,人社厅长、局长走进校园,为毕业生就业答疑解惑,指点迷津。与教育厅联合培训高校就业辅导老师,公开招募50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家、企业HR经理人组建“启明星”就业指导团,在高校设立就业加油站。开通全省统一的人事代理网上办事系统,让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档案托管等业务。二是开发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完善就业见习管理制度,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见习岗位。继续把就业见习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由过去1万个扩大到现在的2万多个岗位,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三是巩固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全省稳定提供1.2万个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按照不低于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引导高校毕业生城乡基层就业。完善基层特岗管理服务,探索运用购买服务方式,开发基层管理服务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四是强化困难帮扶。以“情暖江淮 筑梦未来”为主题,开展高校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专项活动,促进困难大学生创新创业、稳定就业。将求职创业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毕业生,提早部署安排,1.6万多名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300万元,其中包括958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毕业生。

  三、强化支撑保障,增强创业带动就业能力

  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我们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为统领,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强化载体支撑。建设全省“大集中”的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为毕业生提供网上综合创业服务。改造提升61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建设14个安徽青年创业园,重点扶持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办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满足高校毕业生创业需求。对民营创业孵化基地给予补贴,引导社会力量扶持大学生创业。二是提升创业能力。会同教育部门在全省25所高校备案认定25个创业学院,推进公共创业服务向校园延伸,推动公共创业服务机构、高校及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加强合作,为大学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创业指导和服务。三是加强贷款支持。打造创业担保贷款升级版,对信用优良的免除提供反担保,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的可得性。在合肥等6市开展青年创业信用贷款试点,已发放“无担保、无抵押”贷款2.78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1.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