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路上的“人社快递哥”易盛荣:我为群众翻山越岭
发布日期:2019-01-22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一侧是千仞高山,一侧是万丈悬崖。
  冬月将至,刚从县城回来的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金果坪乡人社中心主任易盛荣又下村了。这一路并不好走,尤其是冬天,山路下雪结冰形成了泞,车轮容易打滑。去泗井水村30余公里的路程,开车足足花了一个半小时。
  “盛荣,咋又来了?路挺远的,有啥事吗?快进屋坐。”见易盛荣走过来,村民郑建东热情地招呼。
  “上次开会说的养老金上调的事,我怕您没听明白,再来跟您讲讲,现在已经上调至103块了……”没有客套,易盛荣边坐边说。
  “还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郑建东笑逐颜开,从贴身口袋里掏出淡蓝色社保卡,又问起了医保的问题。
  医疗报销找盛荣、想就业找盛荣、养老金咨询找盛荣……在鄂西密林深处金果坪乡的群众心中,所有与人社相关的事,都是要找易盛荣的。他去哪,人社业务就去了哪;他在哪,人社中心就在哪。
  山路跌宕起伏,两侧风景如画,易盛荣17年如一日奔走着,16万余公里路程风雨兼程,只为更加便民,就像那首歌里唱到的:“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总在路上的“代办好手”
  “山高路远,我跑就行” 

  

  1992年,作为全州“优秀选调生”的易盛荣,来到巴东县金果坪乡人民政府工作。2002年5月,乡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现为乡人社中心)这一新机构成立,组织上安排他任该机构负责人,易盛荣从此与人社结下了不解之缘。
  惠民政策,只有让老百姓享受到了,才是真正的好政策。在留守老人较多的金果坪乡,如何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易盛荣上任伊始就琢磨的事。
  从金果坪乡到县城,路程200多公里,需要跨清江河,翻绿葱坡,而乡里最远的村子距离乡中心足有五十余公里。在惠民政策快递路上,乡人社中心就好似“中转站”,易盛荣则像个“快递哥”,往来两头,把热乎乎的好政策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乡亲手上。
  在乡里,易盛荣主动将服务窗口搬到摩托车上。那时入村,他有三件宝贝,摩托车、蛇皮口袋、打气筒。摩托车作代步用,蛇皮口袋装有群众需办的业务材料,打气筒在车胎没气时可以救急。
  去县城,就比较麻烦了,易盛荣只能赶一天一趟、早晨5点钟就要出发的客车。有时,十多岁的女儿见他没起床,总是会乖巧地提醒:“爸爸,你该去县城了。”
  前些年,易盛荣买上了小车,去县城办事,终于能一天打一个来回了。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前方突然落下一个脸盆大小的岩石,一个急刹车后,易盛荣整整20分钟惊魂未定。进家门前,他稳了稳心神,却没把这件事告诉妻女。
  巴东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思梅感慨地说:“当时的路比现在差多了,走个一趟两趟的,咬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可易主任这一咬牙就是十几年。”
  17年的人社生涯,易盛荣的代跑代办,究竟让村民少跑多少路,省了多少事,他从没算过。“为乡亲们做事,是心甘情愿的,没必要把账算得那么清清楚楚!”他总这么说。
  易盛荣出生在建始县的一个偏远村落,家里每次去乡里办事都要走60多公里的山路,翻越两座大山,渡过水流湍急的五家河。从小的经历,让易盛荣决定,不让这样的事再发生在其他村民的身上。
  随着社保改革的不断推进,惠民利民政策密集出台,社保卡成为群众身边不可或缺的一张卡,补卡、换卡、解密等事项也多了起来。谭丙香老婆婆和老伴邓周成,因年岁已高且常年患病,加之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老俩口的社保业务多由易盛荣代办。
  一个雨天,易盛荣和银行工作人员踩着泥泞,“突然”来到老人家中。
  “荣娃子,你不前几天刚来?”老人虽有不解,看到易盛荣来了,还是难掩脸上的笑意。
  “您的社保卡是不是消磁了,没法取钱了。这是银行工作人员,来帮助解决问题的。”易盛荣答道。
  原来,谭丙香去泗井水村代办点取养老金未果,工作人员把这件事记下来并告诉了易盛荣,银行工作人员一下乡服务,他就急匆匆地赶来了。
  按照规定,办理社保卡要本人持身份证到指定银行,确有特殊困难的,需出具材料,由他人代办。为了早点办上新卡,易盛荣和银行工作人员,为老人精心梳理、更换衣服,一丝不苟地录制影像资料。
  几年来,易盛荣先后带着类似情形的近2000位老人的资料来到县城,反复奔走在人社局、银行之间,不断重复办理一张新卡的三个程序:注销原社保卡的社保功能、注销银行功能、开新卡和激活。办妥的当天夜里,他就会急匆匆从县城赶回乡里。第二天一大早,骑上摩托车,赶到各村给老人送发证件。
  “山高路远,我一个人跑了,他们就都不用跑了。”千家万户的乡亲们在家就能享受到惠民政策,是因为一个人把时光都留在了路上。 

  

  解决难题的“柔道高手”
  “事再难,也得想办法办”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行后,人手一张社保卡成为基层人社工作的新任务。但金果坪乡有30%的村民常年在外务工,给信息采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易盛荣便主动联系外出人员,在笔记本上记下他们返乡时间,进行跟踪服务。
  2015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寒风萧萧,雪花飞舞,咽喉炎发作的易盛荣咳嗽个不停,说话都说不出来。正值办理新社保卡业务的高峰,同在一栋楼办公的金果坪乡安监办主任陈祥楚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有人向易盛荣咨询社保卡办理情况,他就在那用手比划,实在比划不清的只能拿笔写。“易盛荣工作起来,有一股子韧劲。”
  春节前夕,返乡过年的老黄气冲冲地来到人社中心,一进门便质问易盛荣,“别人的卡都办好了,为嘛我的卡到现在还没好?”
  原来,办社保卡需要提供证件照,老黄一直拖着不给,直到最后竟发来一张生活照。
  “能不能现拍一张啊,背景是家里的白墙就成。”易盛荣建议。老黄却“余怒未消”:“不就是一张照片嘛,我这个怎么就不行?限你在我出门打工前,必须办好!”
  看着照片背景中凌乱的树枝和树叶,易盛荣无奈一笑。他不打算跟老黄搞拉锯战了,灵机一动,就找到了照相馆的一个熟人。
  “你这个‘证件照’可是我见过的最生活化的了。”熟人打趣道。经过俩人的不懈努力,一张“证件照”还是完工了。
  交给老黄社保卡的时候,易盛荣又苦口婆心地说道了一番。老黄拿着卡,“气”瞬间就没了,连声说:“行行,下次注意。”
  现如今,金果坪乡基本实现人手一张社保卡,持卡量位居巴东县前列。该乡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到1.53万人,参合率达到100%。
  如果说社保卡事件中,是“和平”地帮老黄解决了问题,那么帮打工者讨薪则更多地带有火药味了,也更显一个高手处理问题的巧劲。
  2009年农历腊月二十四,人社中心来了一群特殊的服务对象。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们是冲进来的,并且情绪激愤。
  几天前,枫香埫村、长冲村的20几位村民在一个电站做工,没有劳动合同,甚至连工资欠条也没有。电站声称工程款尽数付给了他们的包工头,可包工头又因在宜昌驾车肇事被判2年刑期。一群无处讨薪的村民找上了乡人社中心。
  了解情况后,易盛荣迅速与值年班的政府副乡长找到工程项目部经理,“马上与四川泸州总公司联系,在腊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二点之前,一定想方设法解决工资问题。”
  还没到26号,又出新问题了。当易盛荣赶到项目部时,只见一个讨薪者正揪着经理的领子,举起拳头就要往脸上砸。
  “住手!”易盛荣喊道,“打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这样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打人解决不了,那你能解决吗!”讨薪者逼问。
  “我一定会解决的!”易盛荣回答。
  坚定的语气让高举的拳头最终没有落下。
  感到事情急迫的易盛荣,多次与泸州总公司联系,对方态度很好,但回话却总是:“正在往上汇报,需要等待审批。”
  当26号钟表的指针划过11点的刻度,易盛荣再也耐不住了,抄起电话就拨了过去:“打工付钱,天经地义。你们已经涉嫌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要想清楚后果。如果村民过不好年,我一定也让你们过不好年。”
  不到半个小时,第一波款项就打了过来。余下的30多万元也在第二年6月份全部付清。
  讨薪的村民为表达感激之情,决定送一面锦旗给易盛荣。他知道后,摆手坚决拒绝,“我做的都是我本职工作应该做的。”
  再急再难的事,到了易盛荣这里,总能被他的“柔道”化解,这股力道里,揉入了寻常人没有的巧劲、耐心,还有韧力。 

  

  群众脱贫的“致富帮手”
  “给钱给物,不如铺好就业路” 

  

  就业创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张“车票”,只要有了票,终点还会远吗?
  金果坪乡人社中心结合乡情,每年都聘请专家实地开展创业培训、劳动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电商培训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创办专业合作社、经济e实体和建立淘宝商店,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2013年6月,32岁的返乡青年熊德平参加乡人社中心举办的创业培训后,向易盛荣表达了强烈的创业意愿。
  熊德平的家三面环山,门口有清江河,河对岸就是数百亩的大山,很适合山羊养殖。实地考察后,易盛荣极力支持其发展产业。
  “我养过山羊,这个项目肯定没问题的。”想到前景,熊德平神采飞扬。转而,眼神又黯淡了下来:“钱是个大问题。”
  “不能让一个能让群众致富的好项目,被钱卡住脖子。”易盛荣心想。差资金,易盛荣三进县城,找劳动就业局帮忙;需要担保人,易盛荣主动担保,并请曾经在一起工作过的几个铁哥们儿一起担保。就这样,熊德平通过50万元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与一同返乡的熊明虎等5人创办起德平波尔山羊专业合作社。
  熊德平成了养羊大户,销路自然不愁,卖山羊的价格也会比散户高一些。在易盛荣的带动下,他便主动帮助村里其他贫困户卖起了山羊。4年后,其产值超过200万元,拥有波尔山羊800余只,带动周边12名村民就业。与此同时,在易盛荣的帮助下,全乡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68家、各类经济实体1005个、规模企业3家,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0余人。
  除了人社中心主任之外,易盛荣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扶贫尖刀班的一员,陈祥文一家是他的帮扶户。
  山区乡,土地资源少,陈家劳动力富余,却依旧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陈祥文的两个儿子,有活的时候就去打个短工,没活就只能闲着了。”易盛荣回忆:“帮扶的关键点就是,他的两个儿子得工作。”
  易盛荣借势2014年开始的“春风行动”,助力帮扶户实现就业。有一天,他来到了陈家,对着陈祥文的两个儿子说:“广东那边有一家企业不错,还提供岗前培训,你俩要不试试。”兄弟俩对视了一下,沉默了一会还是说道:“听你的。”
  俩兄弟是找到工作了,可陈祥文夫妇俩守着家,还没有工作。易盛荣又来了:“我觉得可以种葡萄,管护不难,还给您俩提供技术指导。”
  于是,老俩口在易盛荣的帮助下,又重新“上岗”了,打理起自家的2亩葡萄园。
  易盛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不能直接给你财富,却会给你寻一条通向富裕的大道。 

  

  优化服务的“探索能手”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人社工作覆盖面广,惠及民生的政策多且专业性强,群众不容易理解,因此,咨询业务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初步统计,金果坪乡人社中心日均处理的业务中,有百分之六七十是咨询类。
  曾经这样一件事,让易盛荣的妻子张梅英印象深刻。
  有一位村民,赶了十几里的山路前来人社中心咨询业务,见易盛荣不在,愣是不问其他工作人员,转身就走,直奔不远处张梅英开的鞋店。“盛荣那时候去扶贫了,只能我帮助解释一下,有不懂的再给他打电话。”张梅英担任起了义务讲解员。
  人社业务,群众只认易盛荣。这要是撂在很多人身上,恨不得逢人便说。俗话讲,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可易盛荣却不怎么高兴,“群众大老远地跑来,有时候只是为了问一两句话,这很不便民。”
  当易盛荣看到湖南某县人社业务搞了个微信公众号后,顿时觉得豁然开朗。
  知易行难,仅仅是申请公众号和编辑发布文章就让易盛荣感到头疼。一天大早,他爬起来就坐在了电脑前,开始自学成才,连午餐和晚餐都是妻子端到电脑桌上。
  还有一天,午夜2点,易盛荣遇到了个技术难题,于是给远在上海工作的“首席技术顾问”女儿打起了电话:“虹虹,睡了没。爸爸水平不行,遇到个问题解决不了,你听着啊……”
  这样的故事日复一日。如今,“金果人社”微信公众号成了群众了解人社业务的“小助手”。
  在当地人社系统工作人员,在金果坪乡当地老百姓手机中,打开微信朋友圈,轻易就能看到他精心制作的“美篇”,《巴东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解读》、《死亡待遇领取业务流程》、《养老金领取办理程序》等等,有宣传城乡居保的,有宣传城乡医保的,每一篇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怪不得易主任工作搞得好,人家是一个人工作,他是全家上阵。”在恩施州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负责人税燕眼中,“易主任创新的小点子总能给人惊喜”。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如今这一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近些年,县里推出了“农民办事不出村”网络平台,村里搜集到群众需求,汇总给乡里各项业务负责人,由他们进行初审,再通过网络传给县里相应负责单位。
  易盛荣运用平台把服务变得更加便民。有一次,他在平台上收到了一条信息,一位三十来岁的男青年,需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手续齐全合规。这本是一件极其平常又普通的业务,难就难在要得非常急。这名男青年刚找到工作,就差这份材料,公司表示如果没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到材料的话,就另招人了。
  按照以往流程,他得先来乡人社中心领表,再回村里盖章,最后再送到县里办理,一番折腾下来,材料就算办好了,工作估计也“黄”了。“不能让他因为这件事丢工作!”易盛荣想到,或者可以通过平台联系县人社局,询问是否可以尽快办理。没想到,这个办法真行!县人社局同意了易盛荣的申请,很快就把证明给开出来了。
  说起这些事,易盛荣总是云淡风轻:“为民服务哪有止境,只是尽我的力,多做一点是一点。”
  船行清江上,记者跟着易盛荣一起下村。
  “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都是追梦人’。”远望青山的易盛荣笑道,我也是一个追梦人,我也有过“鲜衣怒马”的年少,只是工作后变得更务实了,不是有首歌就叫《追梦人》嘛。
  “秋去春来红尘中谁在宿命里安排,冰雪不语寒夜的你那难隐藏的光彩。”熟悉的曲调似乎又响了起来。
  正月的巴山起了雾、飘了雪,漫山皆白,走在路上的易盛荣,是层峦叠嶂深处那抹难掩的光彩。(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