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制糖“熬”出乡村振兴路
发布日期:2018-09-27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在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上,优秀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许许多多平凡的人通过创业走出不平凡的路,并在创业路上带领更多父老乡亲脱贫奔小康,在新时代圆新梦想。本期的主角吴少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为创业返乡,让祖传技艺薪火不熄

    吴少玉是海南省儋州市白马井镇学兰村走出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她和丈夫在上海开办了一家假牙加工厂,生意十分红火。本来,他们的生可能就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度过。2013年,吴少玉和丈夫回老家过春节,那天,父亲拿出的一块家传手艺做的土糖,让吴少玉尝到了小时候熟悉的那股浓浓糖味。就是这乡土味道,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儋州是海南传统制糖的主产地之一,其土法制糖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传统土法制糖手艺是吴家祖传的技艺,传到吴少玉父亲这一辈已经是第5代。然而,和很多祖传技艺一样,吴家的土法制糖手艺也面临着因后继无人而逐渐失传的危险。

    “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吴少玉告诉记者,那次从老家回到上海不久,她就决定放弃他们在上海的生活,回去传承吴家的这门技艺。

    两年的努力,让吴少玉的糖寮初具规模,还为自家的土糖申请了“海儋”商标。但创业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2015年,一场洪灾冲毁了吴少玉的糖寮,让她损失惨重。

    “糖寮毁了,但手艺还在,我还可以重来。”面对天灾,吴少玉非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坚定了她传承技艺的决心。她卖掉了上海的房产,重筹资金,重起炉灶。2017年3月,吴少玉的“吴氏糖寮”被列入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同年海儋土糖“土法制糖”工艺被纳入海南省博物馆非遗展示中心。“海儋土糖”也成为海南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有资质的“土法制糖传承基地”。

带乡邻脱贫,建美丽“糖村”

    随着土糖产业的发展,吴少玉的“海儋土糖”与儋州锦成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海南忆家食品有限公司,并逐渐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传统手工艺的产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兼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贫困帮扶于一体,走出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发展路子,是万千乡村振兴路的缩影。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糖技艺与原生态的农副产品进行融合,不仅能够保证生产出的土糖(黑糖、红糖)味道纯正,而且能够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的土糖基地就能实现就业脱贫。”吴少玉介绍说,2017年榨季(冬至至来年清明),海儋土糖榨糖9.4万斤,销售300多万元,兑现2017年度贫困户分红款43.3万元,并安排了8名贫困户入厂就业。

    “今天,我领到了6000元分红款。”白马井镇学兰村村民唐着旺感慨地,“一个月进账上万元,以往过年时手上从来没有这么多钱!”不用外出打工,在土糖基地干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小,村民们嘴角乐开了花。2017年,吴少玉打造的“糖村”不仅把土糖产业发扬光大了,还给48名像唐着旺这样的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到2020年,我们可以直接提供180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到那时不仅是我们村,周边8个村的村民们都能从中获益。”

    谈及未来的规划,吴少玉称,公司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将所在的学兰村打造成集传统制糖技艺体验、乡村骑行、特色田果园和主题民宿为一体的美丽糖村。海儋土糖还推出“6小时全程体验”和“2小时经典体验”,旨在立足海南岛的旅游优势,吸引游客前来领略糖文化,感受亲手制作土糖的乐趣。

    吴少玉的“海儋土糖”项目获得了第三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海南赛区主体赛创业组的一等奖后,将代表海南省参加全国选拔赛。吴少玉说,通过参赛,会更多人了解到海南省儋州市的白马井镇,有一个祖祖辈辈制糖的小村庄,他们依然保留着600多年传统土法制糖文化,通过十八道工序,连环锅熬煮,生产出纯手工制作、无任何化学原料添加的天然绿色食品。而且,蕴含在糖文化中的历史内涵,会通过村民们的努力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