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就业情怀 服务江城民生——武汉市劳动就业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7-12-28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一线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对此有深刻的感受,有强烈的共鸣。武汉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科教发达城市,大中型企业多、高校密集,这些年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时期,既要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又要为打造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吸引优秀人才,促进就业任务繁重。

落实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任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经之路。妥善安置分流职工,是去产能的底线,决定着去产能的成败,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职工切身利益。武钢集团作为钢铁行业去产能任务的排头兵,需要转岗分流职工4万余人,其中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难以就业。去产能不是“去饭碗”,这4万人往哪里去,这4万个家庭的生计如何解决,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困难。我们用真心、动真情、出实招,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推荐安置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积极促进他们转岗就业。48岁的武钢职工胡艳玲,家庭负担较重,生活非常困难,得知自己被分流后,非常失落,感觉生活失去了依靠。我们安排就业服务专员上门对接,仔细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工作技能和就业意愿,安排她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使她掌握经营管理知识,并指导她开办了一家通讯器材超市。后来,还帮助她申请了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现在她的超市已收回成本,每月还有6000多元的盈利。两年来,市区两级就业部门最终帮助1.9万名分流职工走上转岗就业、自主创业之路。

武汉市拥有89所高校,在校生达130万人,每年高校毕业生约30万人,居全世界城市之首,既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武汉市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出台“零门槛”落户、买房租房“打八折”、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等政策措施,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惠的条件吸引大学生留下来。余黎,是一名胸怀梦想并勇于追逐梦想的青年大学生,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和有着共同理想的6个年轻人一道,于2015年创立了武汉雷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网络软件”和“AR互动设备”的研发。在创业初期,因为融资困难、股权处置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经验不足,导致企业研发和管理出现问题,一些合作伙伴也离开了团队,企业面临生死考验。我们及时上门了解情况,组织网络开发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创业导师免费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规范公司的内部管理,优化企业的产业项目,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5年组织该公司申报并获得武汉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和大学生一次性创业补贴5.5万元,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我们还主动向风投机构推荐该公司,帮助其获得了两家天使机构共250万元的投资资金,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企业初创期只有6个人、10万元资金,经过2年多时间,已经发展为产值500万元、员工30余人的新兴企业,促进动漫、游戏、教育等相关产业20余家企业共同发展,带动近300人就业。余黎也被评为2016年度武汉市自主创业明星。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武汉市已吸引26.7万名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大学生最友好城市”建设初露峥嵘。

对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是给陷入困境的群众雪中送炭,又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措施,是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实施“就业托底计划”,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定期走访、动态管理、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5年来帮助12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今年47岁的李辉明,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多年来一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靠年迈父亲的退休工资勉强维持生活。父亲去世后,他的生活更加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为他推荐就业岗位。最终,经协调所在社区为其担保,将他推荐到小区清洁工岗位。我们多次上门进行职业指导,李辉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岗位,工作兢兢业业,得到小区居民和物业公司的一致认可。后来,因为工作踏实肯干,我们又将他推荐到武汉二中做清洁工,收入增加了一倍,还可享受寒暑假带薪休假。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李辉明的美好生活又开启了新的篇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新目标。我们要以这次表彰为鞭策和鼓励,坚持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奋发有为,努力为推动实现就业新目标再做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