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就业新空间 推进就业快转型
——江苏省2016年促进就业工作典型经验
发布日期:2017-05-02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近年来,江苏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稳增长守住基本盘,以调结构拓展新空间,以促改革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推进就业转型。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3.22万人,创历史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为近年最低。第三产业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在城镇新增就业中的比重达59.1%,特别是以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提高到8.9%。

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全力打造“金饭碗”

江苏省坚持把创业作为群众致富的最大潜力,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聚焦大学生、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等“六大群体”,鼓励更多“草根创业”,培树更多“精英创业”。构建贯穿全程的政策体系,创业前免费提供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服务;创业初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业中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带动就业、基地运营经费、创业场地租金等补贴;创业后按国家规定的最高额度给予税收优惠;创业失败还可以享受最高1万元的一次性补贴用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2016年,江苏省支持22.82万人创业,比上年增长16.8%,带动就业89.31万人,占新增就业的60%以上。

提升职业转换能力,积极稳妥“换饭碗”

江苏省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职业转换能力,实现就业能力与工资水平联动提升。突出抓好“兜底培训”,对低收入农村家庭子女等7类群体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促进他们技能就业。更加重视“高端培训”,率先建立政府购买紧缺职业(工种)培训成果机制,省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工分别给予3000元和4000元的补贴,调动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三方积极性。2016年,江苏省共开展各类培训超过700万人次,基本做到了“愿培尽培、应免尽免、应补尽补”。

实施精准就业帮扶,多措并举“造饭碗”

江苏省通过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企业职工、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四个实名制”,进村入户、到企到人开展调查,确保实名登记和就业服务“两个100%”。面对2016年54.8万名高校毕业生,把服务关口前移到校园,全省联动开展公益专场招聘活动,年末总体就业率达96.9%。针对去产能企业职工,开展再就业帮扶行动,组织13个市赴徐矿集团举办专场招聘会,23819名分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把就业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准实施专项脱贫攻坚计划,全年5.77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0.39万人实现成功创业,力促“一人就业、一户脱贫”。

改善民生无止境,创业创新不停步。在新的起点上,江苏省坚持把创业就业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3月上旬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和全民创业两个行动计划, 4月24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进行配套激励,4月28日省政府在泰州市召开全省创业就业工作现场推进会,以更大的力度、更新的举措、更实的作风,推动江苏就业创业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