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苏陕联手打造“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山海情”
发布日期:2024-05-27                               打印本页

在南京大街小巷,分布着330多家陕西面馆和餐厅,吸引5000多位丹凤老乡来宁就业。丹凤面馆在南京大量涌现,这么多丹凤人在南京工作生活,背后是一段历时33年的对口协作故事。 “一碗面条”背后,是南京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持续33年的对口帮扶协作,而这段“山海情”,还在接力延续。

一段“山海情”:苏陕宁丹协作牵手33年

       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腹地的丹凤县,曾经是国家重点扶贫县。1991年8月,根据国家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雨花台区与丹凤县签订友好县区协作协议。丹凤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农民“家门口”就业机会少,将他们介绍到南京工作便成了协作帮扶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春节后,一辆辆承载着丹凤人增收致富梦想的就业大巴从丹凤出发,来到南京的工业车间、厂矿企业。南京人喜欢吃陕西面,在南京开面馆让一批陕西人致富,他们继而反哺家乡,让更多家乡人不用出远门就能学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体验更现代的生活方式、更优良的学习环境。

        一碗面:让5000多位丹凤人在南京增收致富

        陕西省丹凤县,目前有310位丹凤人在南京从事陕西特色面食生意,加上面食上游产品销售,有580人在南京当起了老板,带动5000多名老乡在宁就业。据统计,这些面馆老板人均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管理人员年收入约15万元,厨工劳务收入对丹凤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越来越多的丹凤人在南京通过“一碗面”增收致富。

        一个品牌:两地联手提升“丹凤厨工”影响力

        把“一碗面”做成一个产业。苏陕两地因势利导培养人才队伍,联手创建“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帮助更多农民实现就业增收。

        丹凤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工作专班,县里还拿出80万元扶持和推进劳务品牌打造,面向所有餐饮行业及上下游企业免费组织技能培训,认定一批“丹凤厨工”示范企业、个体户,并给予奖补,符合条件者同时可享受创业补贴。南京也对在宁的丹凤厨工培训提供免费场地和师资,帮助建立“丹凤厨工”创业孵化基地,为输送丹凤厨工提供交通补贴或免费大巴等支持。

        培育打造“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将丹凤面食统一口味,进行标准化、连锁化运作,让顾客无论走到哪家丹凤人开的面馆都能吃到正宗的陕西手工面,让“丹凤厨工”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遍地开花,带动更多丹凤人就业致富。陕西省丹凤县和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府牵头出台统一扶持办法、政策清单、服务项目,确保丹凤厨工在户籍地、就业地、务工地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同时,以餐饮行业龙头企业为主,认定一批示范企业、带动一批就业人员,组织一批点对点劳务输出,将“丹凤厨工”劳务品牌打造成丹凤人就业的金字招牌。

        一个“闭环”:返乡创业促进共同富裕

        口袋鼓起来的丹凤厨工们没有忘记家乡,一些先富起来的丹凤厨工,通过与制造业老板合伙投资的方式,在家乡建设社区工厂、修建道路,带领家乡人共同致富。

        目前,当地返乡创业人员以及南京帮扶丹凤的社区工厂有61个,先后帮助86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他相信,从丹凤到南京,从南京到丹凤,会有越来越精彩的故事上演。

牵手多年,南京和丹凤的合作已从简单的劳务输出变为全方位合作。2017年至2023年,苏陕协作资金就支持丹凤县实施项目713个,帮助当地建设食用菌、中药材、畜牧养殖、现代农业、康养等特色产业,带动18100余名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还扶持新建了4所小学的教学楼和职中实训楼,提升县医院、中医院、妇保院的医疗基础设施。很多老一代丹凤厨工在南京购房置业,他们的后代成了新南京人,一碗陕西面将他们和千里之外的家乡紧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