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应变,开拓新时代就业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2-08-02                               打印本页

十载春秋,结果丰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位于太行山麓、渤海之滨的河北省,当地人社部门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镇就业总量由2012年1221.57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2105.6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12年的35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52.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维持在1280万人左右……

十年间,就业政策紧贴经济发展不断迭代升级,就业帮扶让群众迈上小康路,重点群体就业得到持续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人社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丰富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就业发展道路。”河北省人社厅厅长王景武如是说。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可靠保障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涉及钢铁、煤炭、火电等六个行业的15.1万名员工。在这么集中的分流任务面前,河北省人社部门通过支持创业创新、强化就业帮扶、提供职业培训、启动专场招聘等多项措施,想方设法广开安置渠道,及时推出各项稳就业政策,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力量。

“2017年我们淘汰了2座4.3米捣固焦炉,涉及职工近400人,在省市两级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全部职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邯郸市邯钢集团丰达冶金原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继先告诉记者,他们在人社部门的政策指导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先制定职工安置方案,优先落实分流措施。如今转岗职工已成为企业其他生产环节的技术骨干,有的还走上了管理岗位。

这是河北省人社部门紧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产业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展现人社作用的一个缩影。

鼓励创业促进就业是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力之举。为此,河北省人社部门适时推出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创业孵化基地房租物业水电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吸纳就业补贴……一项项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助创业者扬帆启航。

“我们根据创业政策申请到的扶持资金,全部投入到公司调整和技术提升上面,一下子就使创业结构得到优化,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在石家庄市新华区创业孵化基地,负责基地运营的公司负责人马九超结合切身经历,讲解创业担保贷款点石成金的作用。

2012年,刚刚创业的马九超从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到4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当时我用这笔贷款更新了设备,聘请了专业人才,促使我们定位大幅提升、业绩随之显现。”马九超告诉记者,十年里,他事业上的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人社部门创业政策的持续支持,“我曾经是政策的受益者,如今要当好创业政策的传播者,通过运营孵化基地,为一拨又一拨创业者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他们政策应享尽享、才能充分施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支持创业者做大做强是河北省持续稳就业的开源之策。

“河北省创业政策力度更大,扶持范围更广,人社部门提供的创业服务项目很多,我们创业者感到更‘解渴’。”平泉市益农科技育苗有限公司创始人李然的感受,是不少创业“过来人”的共同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人社部门不断打造创业的“政策热土”。

“用创业带动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唯有光明的创业前景、肥沃的创业土壤、稳定的企业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河北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赵爱平介绍,十年间,河北省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8.19亿元,支持22.88万人自主创业,带动63.01万人实现就业。

走出贫困迈向更美生活的持续帮扶

17户养殖蛋鸡1万余只;53户加入密植梨种植产业;服装加工带动35人稳定就业;公益岗兜底安置做到不让一户掉队……在邯郸市魏县永东村,这个曾经平均每10人就有1人贫困的小村庄,这几年通过就业帮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永东村是河北省促进就业助力脱贫不断富裕的一个缩影。

2012年,脱贫攻坚战在河北打响了第一枪。十年来,河北省人社部门将就业作为攻克贫困堡垒的首要举措,相继出台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系列政策,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扶贫车间等载体吸纳、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等措施,使三分之二以上贫困人口主要靠就业和产业实现脱贫。另外,通过不断拓宽居家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让就业困难群体“一个也不落下”。截至2020年,河北省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32.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彩钢瓦、落地窗、南北两层9间房,在保定市顺平县胜利村,刘胜景刚刚翻新了老房。曾经的刘胜景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靠着人社部门的就业政策和驻村干部的帮扶,他开办了顺平县旺泉箱包厂并被认定为帮扶车间,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周边数个村的脱贫人员就业增收。

“现在生活好了,大家走路都带劲。”刘胜景告诉记者,面对新的生活,他也有了幸福的烦恼,“现在工人多了,厂房不够用,刚进的原材料都快没地方放了,好在县里人社局又给我送来了新的帮扶政策,过两天我就准备着手扩建厂房。”

脱贫是迈向新生活的起点。“实施乡村振兴以来,我们不断拓宽渠道,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外出务工规模、优化服务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质量和稳定性。”赵爱平说,河北省人社部门将62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作为稳岗就业重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据统计,截至目前,河北省脱贫人口务工总数达到90.83万人。

重点群体就业精准施策成效突出

“根据你大学所学专业,我建议先熟悉现场,然后学习咱们施工的基本知识。”在邢台市广宗县礼貌街道路排水工程现场,邢台市政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晋分公司经理王朋备正在为新入职见习的高校毕业生作现场培训。

“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王朋备说,当年的他,就是看到了当地发布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才登门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登记了我的信息,为我量身定制了工作规划,之后还为我推荐工作岗位。”从一名资料员到分公司经理,王朋备的现身说法对后来者深有启发。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间,河北省人社部门为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同时不断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

农民工就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2017年以来,河北省人社厅将劳务协作作为就业帮扶的重要支撑,先后与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签订劳务合作框架协议,不断拓宽劳务协作领域、强化劳务岗位对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开展省内市际间、跨市县际间、市内县际间劳务协作,促进农民工群体就业。

今年48岁的杨立华是邢台市广宗县中清村村民。“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打零工,已经干7、8年了。”杨立华告诉记者,他主要承接水电维修工作,在零工驿站设立前,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

2022年年初,杨立华通过当地县人社部门的宣传,得知零工驿站试运行,他便留下了自己的信息。“谁想到,当天就有人约我上门修理家电,从那天起可以说每天都有活干,现在一个月挣4000多元没问题,而且工作时间自己掌握,非常适合我。”杨立华说,工作人员专门帮他把信息登记在驿站的微信小程序上,教会他网上接活,不管在哪里都能随时与客户联系。

窥一斑而知全豹。杨立华所经历的变化在部分就业群体中有着普遍性,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河北省近年来在稳定农民工群体就业方面多措并举的努力。

2020年以来,河北省努力探索零工市场建设,在交通便利、人员求职集中的地点设立零工市场,组织劳务对接洽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辟线上市场。“如今,零工市场不但包含有高效的供需对接,还集中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功能,努力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赵爱平说。

王景武表示,今后将继续巩固既有成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需求,抓服务、练内功,把就业大局稳住、促就业质量提升。(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