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从江:就业有门路 摘帽有奔头
发布日期:2020-08-11                               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贵州省从江县始终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依托各级帮扶力量,大力开发、推荐就业岗位,多方安置贫困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截至7月,有效实现劳务就业14万余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万余人,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实现了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

创办扶贫车间,让群众“家门口”就业

出台《支持浙江企业来从投资发展激励措施》和“三免两减半”(即头三年免租金,第四、五年租金减半)优惠政策,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源,10个易地移民安置社区共引进、创办扶贫车间31家。发挥本土产业的特色优势,支持鼓励社区“两委”干部、致富能人在搬迁社区领办或创办纺织、刺绣、药浴等生产基地。坚持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融合,订单式生产,吸纳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同时,探索推行“社区工厂”模式,有效利用搬迁社区闲置地下停车场及周边荒地、空地等,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搬迁户”发展模式,引进贵阳农投入股菌丰公司,合作共建“社区工厂”,发展集生产、加工、管理、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帮助搬迁群众就业。

开发公益岗位,让群众“效能化”就业

紧盯弱劳动力、留守劳动力等特殊对象的就业难题,积极整合就业扶贫援助补贴及各类帮扶资金,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作用,通过整合各级帮扶资源,精准开发护路员、护林员、“水利三员”等公益性岗位,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用于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目前,开发公益性岗位12061个,实有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1143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就业11130人。同时,在护河员岗位配套养鱼、养蜂项目,宰便镇、加鸠镇等6个水流域资源丰富的乡镇,确定第一批养鱼对象、养蜂对象,政府协调提供鱼苗、蜂箱,后期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和扶持,争取养殖效益最大化。

鼓励劳务创业,让群众“自发性”就业

以生态文明推动小城镇建设为抓手,鼓励个体户、能人带户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生态旅游等“短、平、快”的第三产业,按照带动就业人数和稳岗时限给予创业带动补贴。下江镇高良村贫困户莫军利用创业好时机合伙开办天天见山庄,收益良好。创新实施“劳务就业队长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劳务就业能人担任劳务就业队长,由劳务队长组织和带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外出就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加勉乡污弄村韦金水在劳务队长和帮扶单位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的鼓舞和帮助下,自建施工队伍,承包加勉至加鸠三级路改扩建项目的临建工程和重遵高速遵义段公路工程,该团队已壮大到50人,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实现稳岗就业促脱贫。

实施劳务输出,让群众“组织化”就业

按照“近期就业、中期创业、远期产业”总体思路,制定出台《从江县劳务就业工作方案》,大力推行“365”劳务就业工作模式。

依托县乡村三级劳务合作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等力量,采取广播宣传、发放资料、入户走访、设点报名、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重点宣传推介浙江省杭州市各企业、贵安新区富智康、通达集团厦门基地等就业岗位,并采取“点对点”包高铁、包大巴车辆集中输送劳动力到杭州、广州务工,累计有组织输送务工群众4.6万人外出就业。重庆益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送岗上门,在贵运社区举办求职就业招聘会,42名搬迁群众与公司现场签订了用工协议,解决企业用工难。(欧进艳 符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