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社力量 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人社工作盘点 乡村振兴篇
发布日期:2022-01-20                               打印本页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衔接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这一年,人社部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部领导包省指导联系制度,确立了巩固拓展人社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不变、两个强化’,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社帮扶工作为重点,扎实有力开展各项帮扶工作。各地人社部门精准发力、定向施策,强化就业帮扶、加强技能帮扶、落实社保帮扶政策、加大人才人事帮扶力度……一项项举措的落地落实,凝聚起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大人社力量。

强化就业帮扶

促进持续增收

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2021年以来,人社部健全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体制和工作体系,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巩固提升行动,转移就业工作力度继续加大,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性持续增强。

5月4日,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平稳过渡、扩面提质、拓展延伸、协同联动的原则,稳定外出务工规模、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做好保障措施,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各地人社部门积极部署落实,有力有序推动就业帮扶政策落地生根。青海把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作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优先保障对象,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对口支援和省内结对帮扶机制,畅通输入地输出地用工信息对接,优先组织外出务工。贵州加大就业扶持政策兑现力度,全力支持劳动力通过非全日制、新就业形态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加大人社、林业、交通等部门各类公益性岗位的统筹使用力度,保持乡村公益性岗位规模总体稳定。

进一步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和优化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广西探索出台财税政策扶持、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用地保障等措施,鼓励各方能人、资本返乡入乡。湖北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园区等资源在脱贫地区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可根据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带动就业成效给予创业孵化基地奖补。

为进一步深化劳务品牌建设,借助品牌效应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质量,8月24日,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部门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制定劳务品牌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

各地人社部门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积极培育、创建、发展一批有特色、有口碑、有规模的劳务品牌。陕西围绕打造三秦制造(秦工)、三秦家政(秦风)、三秦小吃(秦味)、秦遗传人(秦遗)等“4+X”陕西技工品牌,重点建设10类重点专业群和农林技术等5大特色专业群50个专业工种;培育、发展劳务(技能)品牌41个,带动务工24.8万人,其中脱贫人口5.14万人。山西以“一县一品”为切入点,培育发展地方特色劳务品牌94个,主要涵盖家政服务、护理护工、烹饪烹调、交通运输等行业。

吃徽菜,首选“绩溪徽厨”主理的菜馆;做防水,“平舆防水”值得信赖……一批带着地域标志的职业行业名词,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劳务品牌,成为带动就业的强劲引擎。

加强技能帮扶

促进技能提升

“一家人的生活都有着落,这要感谢政府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凭着电焊和砌砖的手艺,家住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的吉达曲波在山东一个建筑工地找到了工作,每月有5000—7000元的收入。

吉达曲波生活的新变化,源于四川省人社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21年以来,人社部建立完善职业指导、分类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协同联动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加大帮扶力度,做到“应培尽培、能培尽培”。

6月28日,人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大东西部职业技能开发对口协作力度,增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供给,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技能帮扶。云南结合省情特点,区分培训层次,细化培训对象,创新提出具有云南特色的“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康养云师傅”“生态卫士”和“云品工匠”培养计划。宁夏采取“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直补个人”和“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培训等方式,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等开展大规模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

为加快推进东“技”西输,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人社部将职业教育协作纳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重要内容,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帮扶重点,扩大东西部地区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供给和输出。

各地人社部门积极响应,强化技工院校对口帮扶,鼓励院校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援助改善基础条件、扩展办学规模、建设特色专业。

2021年新春佳节刚过,新疆疫情防控还处于严峻阶段,为帮助克州技工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常州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乔森和蒋诚两位老师不顾风险,经过多次核酸检测,辗转3天才到达学校。阿图什市技工学校实训设备严重短缺,盐城技师学院及时准备3辆教学用车、6套发动机翻转台架、2套电控发动机台架、4套汽车故障诊断仪,星夜兼程运抵学校,行程接近5000公里。

为推进西藏技师学院建设,四川积极选派一批骨干教师援教,遴选川内2所技师学院代培西藏技师学院12个专业374名学生……

士因习而勇,能因练而精。乡村振兴技能大赛的开展,为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9月26日至28日,首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9个参赛代表团600多名能工巧匠同台比拼,砌筑、电工、电子商务、农机修理等多个领域的“田秀才”“土专家”和技能小匠们,在赛场上大显身手、各展所长。

落实社保帮扶政策

兜牢基本生活底线

春日,行走在江西兴国县城乡大地,一首温暖人心的山歌让人暖意浓浓。“哎呀嘞——春天播种望秋收,糯米蒸饭为出酒,缴费参保为养老,同志哥——养老金发放要做优……”

一首动听的歌谣,唱出了群众对社保帮扶政策的感激之情。

为充分发挥社保帮扶政策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兜底性作用,2021年,人社部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真正实现“困有所扶、老有所养”。

8月13日,人社部、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成果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通知》,强调要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政策,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险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

各地人社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帮扶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地落实,推动社保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江西攻克省、市、县三级困难群体数据不一致的难题,建立全省养老保险扶贫比对信息系统;指导各地经办机构充分比对线上线下交换的数据,核实后落实社保扶贫延续政策,掌握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动态,确保新增一个,纳入一个;到龄一个,发放一个。青海进一步完善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政策,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工作,解决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问题,有效防止参保人员因年老、残疾、工伤、失业返贫致贫。

“现在有养老金,生活好多了,想吃什么就买回来做,荤菜经常有。”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享受了城乡居保代缴参保费等政策,如今我干起事来更有劲了。”

……

一句句群众的心里话,成为这一年来社保帮扶最温暖、最有力的证明。

加大人才人事帮扶

增强内生发展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2021年,人社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牵头做好人才人事帮扶工作,落实定点帮扶责任,人才人事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翻开了“新篇章”。

深入实施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实施60个专家服务基层重点示范团、12个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和47项留学人员服务活动,新建15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依托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支持有关地区和部门举办30期乡村振兴领域国家级高级研修班,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1800余人次。启动实施第六批新疆特培工作,继续实施第三批西藏特培工作,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520名,部署开展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涉藏州县特培工作。

支持县以下基层开展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继续开展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划线。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落实好“三放宽、一允许”“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人事倾斜性政策,进一步解决好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

各地人社部门结合实际、创新举措,大力推动人才人事帮扶。安徽精雕细琢专家服务基层工作品牌工程,努力做实做细服务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人才、项目、技术、资金等向基层一线流动,破解基层产业发展难题。甘肃张掖市出台多项政策,激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振兴。对符合条件的乡村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中级、高级职称,不受岗位数额限制。对乡村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可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常设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制。新疆阿克苏地区放开乡镇基层高级职称定向岗位职数,调整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比例,并结合基层工作年限,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加分制。

加强定点帮扶

促进全面振兴

从“鸡鸣一声闻三省”到打响“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天镇县的摇身一变,离不开人社部的定点帮扶。

2021年以来,人社部发挥职能优势,结合山西天镇县、安徽金寨县、西藏札达县特点,持续加大就业、技能、社保、人才人事帮扶力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总要求,保持攻坚态势毫不松懈,保持人社帮扶政策持续稳定,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帮扶措施,增强帮扶实效。

加大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指导天镇县、金寨县延续优化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和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政策,用好用足各类资金;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大力推广就业帮扶直通车,支持企业招工、劳务输出和乡村人才培养培训;推动品牌培育发展,将“天镇保姆”纳入全国百家劳务品牌予以重点推介,推动“天镇保姆”劳务品牌提质升级。

加大技能帮扶,提升技能水平。推动天镇县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开展育婴员、家政服务员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协调山西省人社厅加强对天镇县技工学校规划设计、设立审批和专业设置的指导。支持金寨技师学院丰富教学资源,中国职业培训在线平台减免金寨技师学院1770人线上培训费用,助力贫困地区师资能力建设。明确帮扶方案,为札达县提供电子商务、美容美发、保育等相关职业(工种)的网络培训课程和网络交互课程。

完善社保帮扶政策措施,巩固拓展社会保险扶贫效果。加强对定点帮扶县政策指导,细化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措施,加强与民政、税务、乡村振兴部门和残联数据共享,加强重点群体监测分析,优化经办服务,统筹做好政策衔接、任务落实和督促考核等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目标任务落实。

推进人才人事帮扶,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加大定点帮扶职称倾斜力度,指导天镇县开展职称“定向评价 定向使用”工作;指导札达县落实好职称“定向评价 定向使用”、援藏援疆援青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专项政策、部分职业资格考试在“三区三州”单独划定合格标准等倾斜政策。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指导天镇县、金寨县、札达县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支持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发挥专家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在金寨县开展“高层次专家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计划”;在天镇县开展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活动;邀请医疗卫生领域专家深入阿里地区多家医院,为阿里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突出帮扶重点

促进协调发展

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针对部分脱贫县自然条件差、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等突出短板,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高度出发,作出在西部10省区市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下简称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的战略安排。

为集中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人社部会同国家乡村振兴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帮扶工作的意见》,从强化就业帮扶促进持续增收、强化技能帮扶实现技能提升、落实社保帮扶兜牢基本生活底线、加大人才人事帮扶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加强东西部人社协作推动人才技能双向流动等5个方面提出21条倾斜支持政策措施。

经过各级人社部门的接续奋斗和不懈努力,重点帮扶县人社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动西部10省区市与新一轮东部结对帮扶地区签订劳务协作协议,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数全部达到2020年年底水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启动实施。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参保率超过99%,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遴选各类示范性专家服务团深入重点帮扶县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第四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21年招募工作圆满完成,招募计划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约3600名高校毕业生到重点帮扶县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一项项数据指标,彰显了人社部门对重点帮扶县帮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倾力支持,体现了人社部门助力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创造了反贫困斗争的人间奇迹。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际,人社部将继续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汇聚磅礴的人社力量。(房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