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脚下,连着故土的根——记“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齐晓景
发布日期:2020-01-17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video:齐晓景-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

  

  人就像一棵树,都是往上长的,根却深深地扎在乡土里。

  十年前,齐晓景大学毕业回到农村,村里人都笑话她:“读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回农村。”

  齐晓景听在心里,却一点不恼,她暗下决心:谁说大学生不能回农村,回农村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总有一天我会让大家都认可我。

  如今,齐晓景的名字在草原上家喻户晓。每次回家,村里人赶趟似的来到齐晓景家:“晓景,今年我们种啥好?”

  大学生回村

  1984年出生的齐晓景,来自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个小村庄。在她记忆里,家里特别清贫,每个学期放假,她都要跟邻居、亲戚、老师凑生活费,大多数时候学校还没放假兜里就没钱了。幼年时她虽瘦弱,但体育成绩特好,在很多跑步比赛中都能拿冠军。她拿定主意,“只要我跑得快,学校肯定给我免学费。”

  由于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都较出色,她顺利读了高中,并在2004年考上了内蒙古科技大学。“这孩子出息了,真给他爸争光。”作为第一个考出去的大学生,齐晓景成了村里的“名人”。

  大学毕业,齐晓景买了一张硬座票(到那会她都不知道卧铺长啥样),回到村子。

  “这个大学白念了,回农村能有啥出息。”

  “真给他爸丢人。”

  “这个孩子看来是废了。”

  ……

  齐晓景再次成为村里热议的对象,就连父亲也不理解她,“我费了老劲儿把你供出去,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她听了,并不往心里去。对她来说,能回到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接下来就靠一个字:干!她不断告诉自己,“你们否定我的现在,我主导我的未来。”

  2009年,齐晓景考上了科尔沁镇的大学生村官。报到的第二天,父亲被查出肾癌。除了埋怨、不理解,父亲对女儿又多了一层指责,“我要是生个争气的孩子,她准能带我看好病。”每次放假,她都是笑着回家,哭着离开。

  四年的村官生活接近尾声之际,齐晓景和其他10名村官一起去辽宁参观了当地的蔬菜大棚。她发现一个妇女能管两三栋大棚,一茬菜能卖五六千块钱。第一次见到大棚的她如获至宝,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这个东西太好了,冬天也能出钱。”

  2013年9月,村官到期后,她失业了,一点没慌,老早她就锁定了目标:租大棚自己干。兜里揣着最后两个月的工资,亲戚都躲着自己走,没等张嘴就开始哭穷。没钱,成了她创业的第一道坎。后来,当地就业局帮忙协调了大学生创业贷款,所有贷款手续都跑完,心里的一块石头就快落地时,她被告知还需要担保人。她再次发了愁,“家里没钱没房,也没个有钱的亲戚,哪儿去找担保人?

  齐晓景坐在就业局楼下,眼泪吧嗒吧嗒掉个不停。无论如何都得想办法,她抹了把眼泪,打开手机通讯录,挨个打电话,打一个被拒绝一次。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把自己的通讯录都试了一遍,根本不敢抱希望的她最终还是看到了希望:上一届的一个村官和一名政府干部答应为她担保。

  土堆里种出的梦想

  齐晓景在科尔沁镇租了两栋温棚,一间40平方米的小平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平菇种植周期短,出钱快。”她打定主意先种平菇。她再次跑到辽宁朝阳食用菌研发中心考察学习,把液态菌接种技术引进到当地。创业的头一段日子,齐晓景和丈夫成宿不睡觉,守在锅炉旁24小时烧锅炉。有时轮到丈夫值班,她刚在炕上躺下,又爬起来了,“太兴奋了,完全不知道累,沉浸在创业的兴奋劲儿里,着魔了。”

  一个月后,第一茬平菇长出来了。晚上10点,宁静的小村庄一片漆黑,齐晓景和丈夫内心却澎湃、亮堂,两人动作利索,又格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朵平菇。两个小时后,他们推着小车来到批发市场。收蘑菇生意人看两人面生又年轻,故意压价。看着自己养的“孩子”受欺负,他们再没去过批发市场,改成凌晨五点去早市叫卖。

  由于没做过买卖,看着早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齐晓景愣是不敢吆喝一句。夫妻二人把平菇往摊子上一摆,就站到一边去了,生怕遇到认识的人。仔细一寻思自己不偷不抢,怕啥丢人。“卖平菇嘞!刚摘的平菇……”一声吆喝喊出口,之后抛头露面的事儿再没啥顾虑了。

  有一天从市场回来后,夫妻二人坐在“中间糊了、两边还凉”的土炕上,掏出赚的钱,一张张核对。丈夫数一块的,她数五块的,数着数着齐晓景就流泪了,哭得一塌糊涂,“我们终于挣钱了,今天卖了2400块。”

  种了半年平菇后,她开始琢磨新出路。她发现整个科右前旗没人种草莓,怀着这个大胆的想法,她背着大包小包到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学习、搜集资料。

  2014年9月1日栽下草莓苗,12月26日第一茬草莓成熟开园。在这4个月里,她睁开眼睛就想进棚看草莓,“一天不知看多少次,总想看。”那会她的孩子刚会坐,夫妻二人干活时就把孩子搁大棚自己玩,有一次薅完草后,孩子不见了,找了半天,孩子爬到50米外的田垄里睡着了。至今,大家仍叫这个孩子“草莓宝宝”。

  试种成功后,她在城郊型旅游农业上做起了文章,建了3个草莓采摘园,周边城市人口纷至沓来,一时间平安村成了新的旅游目的地。她惊讶极了,“50块一斤草莓,不到两天全卖完了。”

  2014年,齐晓景组建了展翼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大棚收入超过4万元。2015年,科右前旗举办“九站式”旅游活动,她开办的家庭农场成了采摘节的亮点,5000多人采摘,还有100多人认领了土地,成了农场的“地主”。科右前旗城市近郊游在她的农场拉开序幕,助力科尔沁镇以城郊型特色经济兴镇。也是这一年,她的电子商务中心应运而生,很多农民加入合作社,跟着齐晓景一起奔向富裕路。

  目前,合作社拥有700平方米的冷库和保鲜库、冷棚45栋、暖棚37栋,合作社社员发展到31人,产品基地达到12个,年收入突破300万元。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十年快过去了,有一张名单齐晓景仍挂念在心。

  父亲被查出肾癌的第二年,她的银行卡有一天突然多了8000块钱。她打电话向大学班主任、大学同学确认,大家都不愿承认。在最困难时拉过自己一把的人,她至今报答无门。

  齐晓景今年35岁了,回顾一路的收获与蜕变,她坦言,“一直是周边的人在帮我。”

  怀着一颗报恩的心,2017年,她决定投身精准扶贫,帮助更多贫困群众富起来。考虑到科尔沁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多是因病致残,弱劳力人口占90%以上,她创造了“赠鸡还蛋”“赠鸡还鸡”和“赠苗还肉”三种扶贫模式。

  “赠鸡还蛋”,就是每户贫困户依据养殖能力可以领取至少一组能够下蛋的本地蛋鸡,每组20只,贫困户还完25枚鸡蛋以后,鸡归贫困户所有,再生产的鸡蛋每枚1元的价格全部回收。“赠鸡还鸡”“赠苗还肉”与之类似。88户贫困户签约合作,由齐晓景提供跟踪技术服务和产品包销,每户每年收入不低于1300元。

  在这个尝试之前,很多人都劝她,“这么搞不行啊,如果贫困户把鸡和猪都卖了或是自己吃掉那不全赔了。”

  一周后,构想变成了现实,签约贫困户坐着帮扶责任人的车、骑着自行车纷纷来到合作社还蛋,有的村民因齐晓景临时外出坐在门口等了2个多小时。今年80多岁的邱凤琴老太太,除了把鸡养得肥肥的,每周都要到合作社卖鸡蛋,“自己还有点劳动能力,养鸡特合适,一年零花钱基本就够了。”

  2018年腊月二十二,合作社召开了一次分红大会,12户种植小柿子的贫困户除了每栋温室收入1.2万元外,根据产量分别领取了2000到4000元红利,还得到大米、豆油等资助。现在,大家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2019年,合作社共对接贫困户136户、普通户16户。在原有对接模式基础上,增加了“送订单进庭院”模式,让贫困户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种植黄金勾豆角,合作社提供种苗,统一回收。贫困户荷叶老人家0.3亩的黄金勾豆角收入3200元,老人做梦都没想到自家院子可以出这么多钱。

  “回农村一样能实现自我价值。”这么多年,齐晓景做到了。(房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