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锻造更多大国工匠
发布日期:2018-05-24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将是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

   

  安徽以25条改革举措拓展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广东省成立工匠学院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搭建“立交桥”,内蒙古着力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近期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让产业工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涵养着劳动情怀、激发出劳动热情。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当前,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国际产业结构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正在发生,给产业工人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加上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在技术技能、素质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也影响到产业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制造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大业。

  发展高端制造业不仅需要高端装备、高端技术,更需要高端的技能人才队伍。我国两亿多产业工人,为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世界工业发展史看,但凡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缺乏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缺乏、技能形成缺少顶层设计、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虽说收入预期在职业选择中占有很高的权重,但并不是说只有简单提高薪酬才是唯一激励方式。渴求为人重视、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类的天性。一些来自一线的技能人才感叹,与收入提升相对应,不少年轻技术工人更渴望人生出彩的机会。实践中,一些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比如,实行面向技术工人的股权激励,打通技能、技术和管理晋升通道,试行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设立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等。这些创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形成“当工人有前途”的价值导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提出,要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日前,上海出台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33条新政策,引人注目地提出“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产业工人职业晋升的多通道机制”。培养工匠,首先需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落实,让劳动价值体现在产业工人培养全过程,深植于治理者、管理者、经营者的各项举措中,社会才能涌现出更多大国工匠、激发出更多工匠精神。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名95后砌筑工出现在全国人大代表的名单中,有媒体在报道时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标题——“小泥工遇到了大时代”。这名“小泥工”展现出标志性的意义: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这也将是一个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大时代”。时代赋予制造业以重任,也将赋予产业工人以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