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雪域高原
——“十二五”人社系统援藏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16-08-23                               打印本页
浏览次数:

这是巍峨雄壮的“世界屋脊”—— 高寒、缺氧、干燥、气压低、辐射强……自然条件的诸多艰苦,决定了它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是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十二五”时期,这里民生更改善,福祉更增进,社会更和谐。权威机构评价它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外国友人们发现“人民总是在笑。”

八月的西藏,藏语意为“幸福花”的格桑花摇曳生姿、随处可见。竞相绽放的花朵,犹如那一张张幸福笑脸,诉说着那一句句感谢话语。

拔地倚天的珠穆朗玛峰,见证的是西藏过去五年人社事业发展的卓越辉煌。

连绵不断的雅鲁藏布江,昭示的是汉藏民族团结和谐互助并进的生生不息。

“十二五”时期,全国人社系统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把援藏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就业援助成效明显,社会保障补助力度加大,干部人才援藏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工资待遇政策得到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步伐加快,为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在这片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梦想的种子已经撒播,希望的光芒正在闪耀。

在西藏各族人民心底深处,不朽的丰碑已经树立,感恩的情感汇聚成流。

这是深厚的情谊、无私的关爱,全国人社系统和西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来自天南海北的呵护,传递着爱的力量,让梦想离太阳更近。

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就不会知道暖阳的可贵。

当忆及和心仪已久的内地单位签署劳动合同时的喜悦,巴桑达瓦仍然心潮澎湃。

25岁的巴桑达瓦家住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2014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怀揣着实现人生价值的梦想回藏,他的求职却一再受挫。

2014年湖北省就业援藏专场招聘会开启了巴桑达瓦的圆梦之路。湖北省一家有色金属公司提供的岗位和他的专业对口,他的出色表现最终让他心想事成。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在内地,我一直珍惜宝贵的工作机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巴桑达瓦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2010年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人社系统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援藏工作。人社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两个文件精神的实施办法》,逐项分解落实中央交办的37项任务,2012年人社系统援藏工作座谈会上签订了部区合作备忘录。

五年间,援藏工作的机制日臻完善。17个对口支援省市、西藏受援地市的人社部门亲如一家,水乳交融,构建政策援藏、干部人才援藏、资金项目援藏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五年间,援藏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展。从就业、社保、人才、工资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援藏,到劳动关系工作的指导、人社信息化建设的助力,援藏的领域在拓宽、内涵在丰富。

五年间,援藏工作的质量得以提升。从单纯输血到自主造血,从着眼当前到立足长远,从单向援助到互利合作,增强了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支援与受援双方共同前进。

田间牧场、招聘会上、高寒山区……穿梭着人社系统干部的身影,铭刻着他们的付出。

春华秋实。当一项项政策落地,当一笔笔资金到位,当一个个项目启动,当一批批人才坚守,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阳光静静地洒在拉萨色拉寺上,僧人强久沐浴阳光,神情平和而幸福。

这是值得载入史册的时刻。2012年3月12日下午,强久等37位60岁以上的老年僧人从政府工作人员手中首次领到养老金。

“以前僧人们养老,依靠寺庙的收入和信教群众的布施度过余生。”强久欣慰地说,现在有了养老保险,养老更有保障。

春雨润物,铁犁破冰。西藏僧尼领取社会养老金,这在藏传佛教1300多年历史上也属首次。

“进一步提高对支援西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口援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发挥西藏人社部门的作用,进一步抓好援藏任务的落实,扎实有序推进援藏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援西藏发展。”

四年前,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话语掷地有声。这是铮铮誓言,更是郑重承诺。

“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公共服务蓝皮书》,拉萨市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位列全国38个主要城市之首,就业和社保两项指标连续4年排名第一。这些成绩凝聚着人社部的积极指导和有力协调,凝聚着大家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

四年后,拉萨市政府党组成员朱建红有感而发。这是肺腑之言,更是由衷肯定。

这是美丽的奉献、勇敢的担当,7批、46名人社系统援藏干部前赴后继奔赴西藏,他们坚信“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他们是一粒粒坚强挺立的种子,身后泛起金色的麦浪

从踏上西藏之时起,46名人社系统援藏干部们就视西藏为家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视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视群众的满意为目标。

他们深知,自己不仅肩负着援藏的使命,还代表着人社部门的形象。他们真抓实干,把对西藏的一腔深情倾注到日常的工作中,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

“援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援藏干部们执著求解着,生动践行着。

答案是制度的日益完备。

来自国家公务员局的陈东升挂职担任西藏人社厅副厅长,她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推动出台西藏人社厅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办法等制度,并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答案是高楼的拔地而起。

山东省人社厅选派的援藏干部冷振邦积极争取,出谋划策,完成别人眼里“几乎不可能的事”,促进山东省投资2300万元建设了西藏第一个公益性实训基地——日喀则市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6611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基地,1年可培训农牧民1万多人次。

答案是服务的跨越发展。

福建省人社厅选派的援藏干部谢颖,是全国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才库成员之一他从细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提升西藏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无数个“第一”纷至沓来:在西藏创建了全区第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社保服务窗口,建设了全区第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社保档案库房,启动了全区第一个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林芝第一次向全体参保职工邮寄发放社保权益记录单,第一次通过银行代扣代缴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费。

……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背后,总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练。

山高、坡陡、弯急,泥石流滑坡常有,这样的路况让援藏干部们不时会与死神擦肩而过。基层调研的陈东升因遇路上的暗冰,在一个拐弯处车的方向盘失控,差点发生车祸。由于天黑,出差途中谢颖的车迎面撞上牦牛,车上的两个安全气囊同时弹出,车辆损毁严重。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背后,总有一种舍家为国的情怀。

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有的父母年迈多病,有的孩子嗷嗷待哺,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另一半的肩上。谢颖的爱人积劳成疾,一天夜里突发重病,疼痛难忍,由120急救车送去医院动手术……即便如此,他们除了亏欠,除了自责,除了思念,什么也没法做。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背后,总有一份全心全意的付出。

高寒缺氧、严寒对健康的侵蚀不言而喻。经历过头痛、胸闷、失眠、拉肚子的高原反应后,他们的记忆力开始衰退,疾病不期而至。当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们的鬓角,当身边的药瓶堆积起来,他们仍然无怨无悔。

他们在西藏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辛而快乐,紧张而忙碌,平凡而出彩,在雪域高原书写了一曲热血赞歌。

这是滋润的雨露、温暖的撒播,全国人社系统和西藏人民相依相伴,一个欣欣向荣的西藏正在世界之巅崛起。

“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这首悠扬的歌曲在西藏四处传唱。

五年里,西藏人社事业的点滴发展都凝聚着全国人社系统同志们的深情厚谊。

这是倾情付出的五年。 

“十二五”时期,中央向西藏转移支付就业专项补助资金累计达4.39亿元,对西藏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补助共计30.18亿元,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失有所助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这是同心协力的五年。

“十二五”时期,中央指导西藏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40.28万人次,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累计提供各类企事业单位岗位2.6万个。西藏大地处处暖流涌动,处处笑靥如花。

这是高瞻远瞩的五年。

2011年以来,共为西藏自治区举办专题培训班13期,培训880余人,加强了西藏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配合中央组织部选派援藏干部人才2214名,选派143名医疗人才实施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选派大学生481人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留下的是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雪域高原不会忘记。

漫山遍野的格桑花,是幸福的象征。当它受惠于阳光的恩赐,便会回馈姹紫嫣红的盛开。援藏干部脖子上那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就是最真的情感、最好的见证。

高山峻岭不会阻隔。

第六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的发展谋篇布局。会议强调,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一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远行。

血脉相连,交融还在继续,砥砺前行,传奇还在书写……